《安阳》(英汉对照版)是对1928年至1937年安阳殷墟十五次发掘的缘起、经过、收获和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又通俗易懂的“大家小书”,论述和史料兼备。
李济(1896—1979),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字济之,湖北钟祥人。
192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考古发掘,成为第一个发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29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后,长期任该组主任,并曾主持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卓有贡献。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台湾后,曾任该所所长。
著作有《西阴村史前遗存》、《中国文明的开始》、《安阳》等。
看到课表有考古学导论的时候,心情又激动又陌生,之前对考古的印象真的只是像《盗墓笔记》一样,感觉考古是一个神奇而又冒险的职业,感觉搞考古就是每天在通过古文献寻找失落的文明。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考古学这门课程之旅。上课的时候,老师特别的强调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
评分看到课表有考古学导论的时候,心情又激动又陌生,之前对考古的印象真的只是像《盗墓笔记》一样,感觉考古是一个神奇而又冒险的职业,感觉搞考古就是每天在通过古文献寻找失落的文明。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考古学这门课程之旅。上课的时候,老师特别的强调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
评分昨天读完了李济的《安阳》。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不论对于业余爱好者和专家,都是殷墟考古的必读书目。撰写者是殷墟考古最权威(没有之一)的学者。这样的介绍应该就够了吧。 书中依次介绍了甲骨文研究的缘起,由此渊源展开的殷墟考古,十五次田野考察,抗日战争爆发直至70...
评分某次返校,在清华新开图书馆的地下书店买的。读着读着有些似成相识,也许以前在图书馆翻过吧。书中的内容,多多少少都已了然,许多物件也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看过。再次细读一遍,关注点不再是了解殷墟考古,而是去understand李济这个人。他15岁考入清华,拿到官费留美之后在美...
评分考古学这个老气横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还不足百年,但就是这个如此年轻的学科在中国的一出场就开天辟地的。历史学无疑是受到考古学恩惠最多的学科,正如格林•丹尼尔在《考古学一百五十年》里指出来的那样,考古学所给予历史的远远大于它从历史中得到的回报。所以在这篇文章的...
从容且平实。最大启发在于,展示了如何以科学精神将一个领域从一片混沌中照亮的过程。作者在书中不时给出的提问和假说尤为精彩,展示了做学问者脑海中那幅清晰敏锐的图谱。
评分专业名词有些翻译的不太对,不过排版很清晰;作为殷墟发掘者写的书,大略介绍了相关的发掘过程和随后的一些著作,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提纲”,读后便于寻找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
评分专业名词有些翻译的不太对,不过排版很清晰;作为殷墟发掘者写的书,大略介绍了相关的发掘过程和随后的一些著作,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提纲”,读后便于寻找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
评分专业名词有些翻译的不太对,不过排版很清晰;作为殷墟发掘者写的书,大略介绍了相关的发掘过程和随后的一些著作,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提纲”,读后便于寻找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
评分从容且平实。最大启发在于,展示了如何以科学精神将一个领域从一片混沌中照亮的过程。作者在书中不时给出的提问和假说尤为精彩,展示了做学问者脑海中那幅清晰敏锐的图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