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罗伯特·穆齐尔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伟大作家。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奥地利小说家,生长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17岁进维也纳军事技术学院,1903年进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好评。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在大学任教机会,选择了作家的职业,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协会》、《三个女人》以及剧本《醉心的人们》等。1930年出版潜心十年创作的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1936年因中风险些丧命,由于疾病缠身,终未完成这部巨著。穆齐尔生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五十年代后随着《没有个性的人》重新出版,他才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八十年代西方掀起穆齐尔热。
Ulrich has no qualities in the sense that his self-awareness is completely divorced from his abilities. He is drawn into a project, the "Parallel Campaign", to celeb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Emperor Franz Joseph's coronation in 1918.
我想请教一下懂德语的同学,这本书翻译得如何?反正我看中文,一些长句看得我一头雾水。作为中文起码是有些不通顺的。上下厚厚两册60元,还大老远带到国外来看,后悔了。
评分长评中格非老师和天昭老师的都蛮中肯,就个人而言,首先这本书相对标准的哲学作品并不硬或硌牙,开始阅读时的难以进入更多因读者处境距当时的某种精神氛围异域而遥远,而如果一旦随着耐心听入这本书,就会发现书中各人物声部乃至作者的声音各自精确又调谐般地展开为某首交响乐...
评分不得不承认,《没有个性的人》的阅读是一个绵长、困惑、偶尔略感痛苦的过程。读着一页连一页几乎不见分段的文字直至筋疲力尽,时常如坠五里雾中。本书庞大的体量令我很难对它做出整体上的评价,故仅仅挑选出几处镶嵌于哲思之中阅读的惊喜略作评论。 菲舍尔经理家中层层叠叠的分...
评分读到11页,有些话憋不住。 拿到书,先翻开了译后记,留下的印象是“这本书好,但不是很好读”。 果然,正文才读一段,就觉得吃力,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句子前前后后看得似懂非懂。但读到段尾,莫名地读出一股浓浓的我深爱的喜感…我想,也许作者就是这风格吧。再往下看,...
评分终于读完此书,毁灭式的剧情,建议猎奇者和睦大名来的读者可以放弃了,因为我猜你们无法忍受其中枯燥的剧情,即使像我这样擅长读经典的人,也很难忍受。当然作为穆齐尔的狂热粉丝,我是一边忍耐一边寻找感兴趣的内容的。此书确实是思考向的小说,而不是剧情向的书,教你们真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