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斯·诺特博姆(1933— ),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语出A. S. 拜亚特),生于荷兰海牙。他是诗人,也是旅行作家和翻译家,作品中的实验风格最让读者印象深刻。多年来,他遍游欧洲,用文字表达他对生活和自我的思考。他获得过各种文学奖项,包括P. C. 胡福特奖、飞马文学奖、康斯坦丁·惠更斯奖、奥地利欧洲文学国家奖。近年来,诺特博姆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有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名单中。
小说的书名“万灵节”是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在万圣节的次日。该节日纪念死去的信徒,其罪尚未洗净,还不能上天堂。在这一天,人们相信亡灵会归来。故事的主要场景并不是发生在万灵节,然而故事的主人公阿瑟·唐恩倒像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节日——半明半暗、阳间和冥界的交错之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德国首都柏林、西班牙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小说主人公着迷地寻找一种方法,以便能清楚地记录下正在发生、然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形象和声音、记录下历史和现实明暗交错的“幽灵”。作家似在暗示,历史是一种虚构,而文学却是一种真实。本书是一部欧洲的思想小说,曾被德国一家报纸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50本小说之一。
《万灵节》这小说中一再介绍中世纪才女,女修道院院长Hilgerd von Bingen的音乐。书中借德国哲学家阿诺之口,这样介绍她的音乐:“希德嘉•冯•宾根?如果宇宙是个问题的话,那么答案就是神秘主义,不过她的神秘主义体现在歌曲中。没有什么答案是完美的,不过比较起来我更...
评分塞斯•诺特博姆(Cees Nooteboom)是荷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游记作家、翻译。《纽约时报书评》杂志称其为“20世纪的乡村说书人。” 纽约的《村声》周报称其为“作家中的作家,其著作常象征着艺术本身,其作品中的典故随手拈来,尽管其作品都不长,但是有些读者读起来,可...
评分此文原贴于此书豆瓣英文版页面,中文版已出,转贴过来: 塞斯•诺特博姆(Cees Nooteboom)是荷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游记作家、翻译。《纽约时报书评》杂志称其为“20世纪的乡村说书人。” 纽约的《村声》周报称其为“作家中的作家,其著作常象征着艺术本身,其作品中的...
评分罗豫/文 对于这位来自地球另一头、手握一大把文学奖的荷兰老头,塞斯·诺特博姆始为中国读者所知,恐怕还是因了一年前出版的游记《绕道去圣地亚哥》。自然,关于西班牙的游记汗牛充栋,不用说美国文豪华盛顿·欧文的名篇《阿尔罕伯拉》,单与田晓菲、林达相比,陌生的诺特博姆...
评分“你是凡夫俗子,你只有一定量的时间与空间,可是一个小小的人脑也可思考永恒,因此,你也就拥有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一切都是真实的,但同时,一切都是虚幻。生命由此而艰难,更糟糕的是,过去总在变幻不定,昨日还是英雄,今日就成了恶人,仿佛时间一直在你们身后爆炸...
一开始看惊为天作,后来的设定越来越不堪..... 不过书中提到的艺术作品的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大大影响了我的审美以至于2年后仍念念不忘重拾此书
评分前半部分有很多短小精妙的诗化语言。对暗示性的意象不得其精髓。连提两次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真的合适吗?——提弗里德里希的画的时候我想到了布鲁克纳。当然提一下巴赫也未尝不可。想说的东西很多,范围也很广,但不是太深。提到达利的时间的永恒的那段文字,感觉自己融化了~总的说来有点懵,不知道是自己没看懂还是自己想多了
评分有时间要再看一遍。
评分信是要用笔来写的,双方都不肯屈尊用电脑去打信件,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得了亲笔书写。思维随着墨水而流淌,而不因着机械化的特定字体而物化。 打起电话来,似近实远,反而抑制了他才情的迸发,这就如同传真和电子邮件。它们有着虚拟的即时性,却暗淡了距离的光亮,阻塞了时光的流逝。
评分脉脉大荒,追索之声将永无止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