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劝世喻人的读物,仅发出一些苍白无力之劝告,而是一部哲学伦理学之作。它以自然哲学为基础,在频繁的世界变迁、人世沉浮中,放眼宇宙,俯瞰万物,洞悉自燃变迁之道以洞察人生之理。
它提出了要按自然而生活,依人的本性行事,尊崇自己心中的守护神,公正、友善待人、平静、无待于外物的幸福生活。这无疑会给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已经沦为或将要沦为万物之奴的人提供一道清新剂,为那些不甘沦为精神穷人的苦旅者提供一碗心灵鸡汤。
同时,《沉思录》中运用分析的方法,自我诘难,进行逻辑的推理,剖析通俗观点中的矛盾指出,得出结论,因此,阅读此书不失为获得一种哲学思维训练的方式。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也许是西方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他的勤奋工作最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的《沉愚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1992年3月30日,读《沉思录》。马可-奥勒留是个理性主义者。又像内心的诗人,“——一个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或许两千年前的人就是这样的和谐。” —————— 好久不读这本书了。今年写《岩中花树》到家...
评分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初看到这句话时,甚是不解,现在依然不解,在看马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的《沉思录》时,对道德有了朦胧的认...
评分摘自《人民网》 作者:李 奎 对于《沉思录》,总是认为名字太过深刻,而且历史太过久远,所以虽是“久闻”却从没有去阅读的冲动。直到前段时间去北京出差,在三联书店里恰好看到这本书就在手边,于是随便翻翻,不想便被吸引,回来之后一口气读完,仍感余味未尽,一周之后...
评分摘自《人民网》 作者:李 奎 对于《沉思录》,总是认为名字太过深刻,而且历史太过久远,所以虽是“久闻”却从没有去阅读的冲动。直到前段时间去北京出差,在三联书店里恰好看到这本书就在手边,于是随便翻翻,不想便被吸引,回来之后一口气读完,仍感余味未尽,一周之后...
评分摘自《人民网》 作者:李 奎 对于《沉思录》,总是认为名字太过深刻,而且历史太过久远,所以虽是“久闻”却从没有去阅读的冲动。直到前段时间去北京出差,在三联书店里恰好看到这本书就在手边,于是随便翻翻,不想便被吸引,回来之后一口气读完,仍感余味未尽,一周之后...
买过的最最后悔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评分买过的最最后悔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评分买过的最最后悔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评分读的是05年版本的。。。不愧是温总理的床头书来的。思想的净化~~
评分读的是05年版本的。。。不愧是温总理的床头书来的。思想的净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