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胡适之在日记曾记道: 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见识、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得不高明,标点尤赖,不足为法。 又其曾致信陈氏云: 鄙意吾兄作述学考据之文,印刷时不可不加标点符号;书名、人名,引书起讫、删节之处,若加标点符号,可省读者精力不少,...
评分 评分陳寅恪先生《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再版。下引此書,注明篇名及頁次)凡有論文二十篇,蓋多及於歷史而少論及其他。余於歷史,孰甚少瞭解,故於具體之史實不敢論及;況此書之論文,皆垂範之作,實非數千字而可窮盡其意。故僅舉讀此書之幾點淺陋...
评分关于陈寅恪先生论述逻辑之平顺,材料引用之详实,自不必多言。 以下想就陈寅恪先生论述之讹误,做些说明: 1.《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陈先生亦征引太平道与上清道之材料纳入研究范围中,似有将此三者混为一谈之嫌。主要原因在于,道教一直被认为升仙得道之法术,而被...
评分這書和次編,曾經在桌頭日夜相伴三年。 上研究生時,是最喜歡的書了
评分专为天师道,支愍度而来
评分专为天师道,支愍度而来
评分(补标?2015) 没记错就是这本书掉了壳,扫了壳书就算借了。
评分说好了作业整晚开始标书却突然失去了动力……随手一本,跟凭着兴趣整本读下津津有味相比,果然差了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