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在论与心灵的可塑性

科学实在论与心灵的可塑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保罗·M·丘奇兰德 (Paul M.Churchland)
出品人:
页数:177
译者:张燕京
出版时间:2008-7-1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094762
丛书系列: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哲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学哲学
  • 哲学
  • 心灵哲学
  • 丘奇兰德
  • 分析哲学
  • 认知科学
  • 欧美文学
  • 认知
  • 科学实在论
  • 心灵可塑性
  • 哲学
  • 认知科学
  • 心理学
  • 意识研究
  • 科学哲学
  • 人类行为
  • 心智理论
  • 实证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著作,它的重要性在于,从内容上看,本书清晰、简明地阐述了科学实在论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生动而透彻地论证了它对当代知觉哲学、意义理论、心灵哲学以及系统认识论的重大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富有启发的观点。从方法上看,它揭示了科学实在论与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当代认识论等哲学分支的内在关联,使得我们可以从综合整体的视角研究和看待当代哲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

保罗·M·丘奇兰德,1942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1969年于匹兹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物质与意识》(1984)、《一个神经计算的观点:心灵的性质与科学的结构》(1989)、《理智的引擎与灵魂的住所》(1995)等。主要从事心灵哲学、科学哲学、神经哲学、认识论与知觉的研究。他的相关著作已被翻译为八种文字出版,在国际哲学界,特别是在心灵哲学与神经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论
1. 科学实在论的观点
第二章 知觉的可塑性
2. 观察谓词的语义学
3. 感觉信息的
概念开发
4. 知觉意识的扩展
5. 测量工具的论证
6. 一些结论
第三章 理解的可塑性
7. 分析与综合的区分
8. 意义与理解
9. 翻译:某些竞争的观点
10. 交流与可通约性
11. 理论之问的还原与概念的发展
第四章 我们的自我构想与心身问题
12. 某人关于他心的知识
13. 自我知识:一个初步考察
14. P—理论不协调的本性
15. 心身问题
16. 内省意识的扩展
第五章 语句认识论与有关认识机器的自然科学
17. 规范认识论:客观存在的问题
18. 正统认识论的语句运动学
19. 连续性:早期阶段的问题
20. ISA方法的贫乏性:进一步的考虑
21. 其他视域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整体上感觉还是比较难读,翻译的应该是比较好了。但是,还是可以指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从索引中的 p.175 Vitalism,在科学哲学中更习惯于反为“活力论”,当然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植物学总论” 与“生物学哲学” 中译为“活力论”,而在“动物胚胎学” 中译...

评分

整体上感觉还是比较难读,翻译的应该是比较好了。但是,还是可以指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从索引中的 p.175 Vitalism,在科学哲学中更习惯于反为“活力论”,当然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植物学总论” 与“生物学哲学” 中译为“活力论”,而在“动物胚胎学” 中译...

评分

整体上感觉还是比较难读,翻译的应该是比较好了。但是,还是可以指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从索引中的 p.175 Vitalism,在科学哲学中更习惯于反为“活力论”,当然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植物学总论” 与“生物学哲学” 中译为“活力论”,而在“动物胚胎学” 中译...

评分

整体上感觉还是比较难读,翻译的应该是比较好了。但是,还是可以指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从索引中的 p.175 Vitalism,在科学哲学中更习惯于反为“活力论”,当然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植物学总论” 与“生物学哲学” 中译为“活力论”,而在“动物胚胎学” 中译...

评分

整体上感觉还是比较难读,翻译的应该是比较好了。但是,还是可以指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从索引中的 p.175 Vitalism,在科学哲学中更习惯于反为“活力论”,当然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植物学总论” 与“生物学哲学” 中译为“活力论”,而在“动物胚胎学” 中译...

用户评价

评分

Brilliantly edifying. 可以先读普特南再读此书

评分

翻译让人忍无可忍。。恨不得自己去翻一个 翻译真是可以让经典变成rubbish...

评分

这本书畅想的未来感人至深

评分

“语义架构”、“内涵结构”就是休谟所谓的“观念的联系”嘛。

评分

第一反应是找原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