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诗是陈寅恪研究中最有意趣的课题,透露出陈氏专业学术背后的精神世界,既是陈氏本人的“心史”,也可视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心史”。不仅如此,陈诗还是一位最擅长“以诗证史”的学人的“诗史”,是一位有充分史学自觉的通儒对现代历史的观照和理解,代表了他那个古今纠缠、文化与政治交织的思想世界。
昔者毛亨之传、郑玄之笺循循然附于《诗》后,今乃于诗题之上立目,有是理乎?
评分陈寒柳诗,胎息玉溪,微言婉辞,往往而是,说者或以僻涩入魔讥之,实则作者臆中之懑,不能显言,乃远托故实以自秘,岂计后人之发赜探隐哉,此诚不足为寒柳病。窃谓陈诗之瑕,在用事之余,于文辞不甚修饬,非如散原字烹句炼也。数阅陈诗,每有爱其用意之深而惜其造句之劣者。若 ...
评分 评分昔者毛亨之传、郑玄之笺循循然附于《诗》后,今乃于诗题之上立目,有是理乎?
评分《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订正举要 拙著《陈寅恪诗笺释》增订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在作品方面只增加了诗三首(二题)、联三首,相对而言不甚重要。订正之处则极多,无法一一细举,但大都是诗词例句、相关史料的补充,以...
把绿封面的读了一遍。胡先生的注在今典方面做得实在太好、甚至可以知道陈先生是看到了哪句报纸上的话才用这个典故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古典注错了(胡先生说古典比今典难也固然是有原因的)。还有希望再版时可以恢复原来的标题、现在这样太不方便了。
评分陈先生的诗是很好的,但因为用典极多,且有僻典,读来不免艰涩。有些句子未必是抒怀,而是为了著史。旧典新史,非功力深厚者不能也。书中有引吴宓等人诗文,高下立现。但也偶有佳句。书中校注,可作一观,然史册浩瀚,虚实种种,应自决断。
评分只是翻过上册,于N阙名诗有所独见
评分重要的資料差不多全引到了,許多地方可見與余英時的商榷,論述從余英時而來。抄錄資料比余英時或陸鍵東更豐富。每首詩針對內容,下了標題,(但我覺得弄巧反拙,這些小題其實太有先入為主的意味,還不如老老實實止於箋釋,目次以這些小題排列,書後又不附原詩題,查閱不便……
评分資料收集之功大矣,好多不明的今典頓時恍然。些許瑕疵不論,卷軼浩繁在所難免,然而就以意逆志來說我私意覺得胡氏終非陳先生解人,”作者知我“四字也就余先生當得吧。又,今日地震,深感先生詩”豈意滔天沉赤縣,竟符掘地出蒼鵝“之意,至沉痛,我天府之國何至於此多難耶?其果無由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