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刘禾 思想史 译介学 现代思想史 文化研究 现代 思想 学术
发表于2025-02-02
语际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现代思想史的写作能否落实在语言和语言之间所建构的“互译性”之初,落实在语言和语言之间相互碰撞、交融、冲突和翻译的历史过程中去研究?现代汉语本身即是这样一个过程的产物,现代思想史的写作亦然。那么,我们就不能不问:汉语和其它语言之间的所谓“互译性”是如何历史地建构起来的?
本书的研究重点,正是在语言和语言之间“互译性”的建构中生成的。它给我们留下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为这种跨语际“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解读线索。
刘禾,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2001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Magistrett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现任由执根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亚洲语言文化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Helmut F.Stern Professor)。1998-2000年任全美文学理论书奖(韦勒克奖)和文学史书奖(列文奖)两项大奖评委,现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董事。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英文学术著作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年),即将出版有Semiotics of Empire哈佛大学出版社),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持灯的使者》(编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问题意识”过载
评分刘禾批评别人的地方都对,但是她自己的分析有时又有双标之嫌。或许是分析的点太细,论据还不够多,论证有些太依赖主观(“但它在这里确实显得比较笨拙”)。 最后两篇渐渐偏离她开头提出的研究方法,即从理论旅行的接受过程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的形成了。这个方向应该还能做很多研究。 又:这本算是《跨语际实践》的“具体而微”版。
评分刘禾批评别人的地方都对,但是她自己的分析有时又有双标之嫌。或许是分析的点太细,论据还不够多,论证有些太依赖主观(“但它在这里确实显得比较笨拙”)。 最后两篇渐渐偏离她开头提出的研究方法,即从理论旅行的接受过程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的形成了。这个方向应该还能做很多研究。 又:这本算是《跨语际实践》的“具体而微”版。
评分虽然是十几年前出版的学术著作了,但观点并没有过时。书名有些绕口,书的内容却意外地深入浅出,也和思想史写法关系不太大。主要看法是,殖民地与殖民者在文化理论上的互动,不是单向的。书是单篇论文的汇集,切入点都很不错。
评分刘禾批评别人的地方都对,但是她自己的分析有时又有双标之嫌。或许是分析的点太细,论据还不够多,论证有些太依赖主观(“但它在这里确实显得比较笨拙”)。 最后两篇渐渐偏离她开头提出的研究方法,即从理论旅行的接受过程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的形成了。这个方向应该还能做很多研究。 又:这本算是《跨语际实践》的“具体而微”版。
刘禾的这部著作,基本沿袭了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学者的写作思路,即通过对一系列现代文本和概念的解析,探究西方殖民主义强势话语下知识的生产和建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视角,萨义德等人把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欧美文本关于东方学的阐释,却很少关注这些文本之外的研究...
评分这是一本很学术的书籍,不过我要用一个比较不学术的开头: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早关于“...
评分刘禾的这部著作,基本沿袭了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学者的写作思路,即通过对一系列现代文本和概念的解析,探究西方殖民主义强势话语下知识的生产和建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视角,萨义德等人把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欧美文本关于东方学的阐释,却很少关注这些文本之外的研究...
评分这是一本很学术的书籍,不过我要用一个比较不学术的开头: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早关于“...
评分王彬彬对刘禾的《语际书写》和《跨语际实践》的批评(《以伪乱真和化真为伪》,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1。译者对翻译的不可靠性早有认识,六禾是在炒冷饭2。翻译对汉语的影响古已有之,尤其是佛经对汉语的影响非常大,而刘禾低估了。3。国民性是存在的,而刘禾认为国民...
语际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