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米丽·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她的写作从诗开始,短暂一生中写有近两百首诗,但仍以小说《呼啸山庄》之影响最为深远。
《呼啸山庄》(1847)被评论为以散文写成的诗作,主要讲述两位男女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思克里夫之间舍生忘死的爱情故事。作者以散文诗的笔触描绘,以风景画为背景衬托,并用奇幻的梦境渲染了两人的爱恋之情,使这部小说极具艺术特色。
张玲(1936—),祖籍山东烟台,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编审。著有《哈代评传》《狄更斯评传》,译有《牧师情史》等。
张扬(1922-2006),湖北武汉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水利系,历任新华社编辑、记者,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呼啸山庄》主要内容:译者十余年前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及,《呼啸山庄》是一部纯诗人写的小说,而不是哈代那样诗人兼小说家、更不是狄更斯那样纯小说家写的小说。就传统写实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和情节来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只有男女主人公最为突出,而且实际上是他们二人的感情特征最为突出——而人的感情又本应是诗的首要元素。小说中其他人物,则缺乏像他们一样深刻强烈的感情内涵,因此大多淡而无味甚至不尽合乎常理。如伊莎贝拉之爱希思克利夫和小凯茜之爱小林顿,都是作家自己牵强作伐。唯有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真实、天然,充满魅力,兀立于其他人物之上,紧紧抓住读者,令人无暇挑剔、苛责。在结构方面,作为小说主体的爱情故事,发展到二人诀别,凯瑟琳长逝,似乎高潮已过,随后希思克利夫继续经受感情煎熬并向林顿、恩肖两家报复,应是从高潮至结尾的下坡路,到他五天四夜绝食梦游,则是一个回头浪,故事也就近于尾声,而这其间却穿插设计了大量第二代人的爱情纠葛,最后还布置了遥遥在望的大团圆,使本可精彩的结尾泛起了泡沫。爱米丽在这里似乎脱离了作诗而落入编写小说的迷阵。这恰从反面证明。爱米丽本为诗人,写诗,不论是以韵文还是散文,才是她的强项,《呼啸山庄》正是她以散文写的诗,它的巨大成功、突出魅力以及其中一些败笔,都源出于此。
伍尔夫在提到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时说,促使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冲动不是她自身的痛苦和伤害,在读完《呼啸山庄》,我难于相信她这种说法。小说中那种痛彻心扉的激情,如果不是有过个人体验,凭一个人的想象力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一位好心的绅士从街头引回一个...
评分从前,以为读《呼啸山庄》最好的氛围,是狂风闪电的暴雨之夜;现在忽然觉得,要在故事表层的狂野不羁中,品出最深处的宁静如水的悲凉,还是要在雪落无声的冬夜读。 呼啸山庄,其实是一个成长与背叛的故事。 成长本身,就意味着对纯美童年的背叛,和对丑陋成人世界的妥协。凯...
评分《外国文学史》上是把勃朗特这两姐妹一起介绍的,其中重点介绍的作品自然是《简爱》与《呼啸山庄》。我拜读这两本大作的时间相差甚远,但我还清楚的记得看书时的分别感觉。看简爱时只觉得平淡,肤浅如我向来爱的是基督山伯爵这类情节背景广阔跌宕起伏的小说(我后来一回想,...
评分并不觉得男女主角之爱令人震撼 还什么爱情的绝唱之类的 似乎这爱多可歌可泣 不过是一个偏激的男人偏激的爱 并没显得这爱多伟大 吸引我的不是上一代的故事 虽然他们两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那所谓"狂风暴雨"的爱并没那么高尚动人或者荡气回肠 这也叫荡气回肠啊 是他之...
评分从前,以为读《呼啸山庄》最好的氛围,是狂风闪电的暴雨之夜;现在忽然觉得,要在故事表层的狂野不羁中,品出最深处的宁静如水的悲凉,还是要在雪落无声的冬夜读。 呼啸山庄,其实是一个成长与背叛的故事。 成长本身,就意味着对纯美童年的背叛,和对丑陋成人世界的妥协。凯...
看来看去还是介个给力
评分戏剧性。野性疯狂张扬。“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用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
评分十九世纪典型畅销通俗的路数,吵嚷喧腾,臃肿啰嗦,扣人心弦,Emily小姐真神秘,只是译笔略有一点awkard。
评分戏剧性。野性疯狂张扬。“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用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
评分真的忘记读的哪个版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