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平原
出品人:
页数:260
译者:
出版时间:2008-7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9195
丛书系列:学苑话题
图书标签:
  • 陈平原
  • 北京
  • 随笔
  • 文化
  • 北京记忆
  • 历史
  • 中国文学
  • 老北京
  • 北京记忆
  • 城市历史
  • 文化传承
  • 老北京
  • 胡同文化
  • 城市记忆
  • 地方志
  • 社会变迁
  • 人文地理
  • 历史影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关于北京和北大的历史、文化随笔计35题,依主题分为三辑:“关于城”从历史记忆、旅游资源、文学想象等多种角度进入北京的春夏秋冬、前世今生;“关于人”讲述自己旅食京华的心路历程;“关于书”则是游走北京书肆冷摊访书淘书的经验,以书架起城与人的结缘。

作者虽然是岭南人,但却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学”的学者,并且坐言起行,在北大开设“北京文化研究”、“现代都市与现代文学”等专题课,指导有关北京研究的博士及硕士论文,主编“北京读本”,为台湾《联合文学》杂志主持“北京专号”,编印《北京研究书目》,并于2003年10主持召开了“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试图用想象和记忆的碎片来重构一个精神的古都。

作者简介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1987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北大中文系讲师(1987年起)、副教授(1990年起)、教授(1992年起)。现为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学术、图像研究等。 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2)、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集体,1999)、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集体,2001)、首届全国比较文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990)、首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等。 先后出版《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卷、《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陈平原小说史论集》、《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老北大的故事》、《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等著作三十余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目录信息

自序
辑一 关于“城”
北京学
“五方杂处”说北京
附录一 城市的韵味
图像的北京——在“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想象北京城的前世与今生——答新华记者刘江问
文学的北京:春夏秋冬
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序
附录二 大学精神的见证人与守护者——写给大学校园里的“老房子”
长向文人供炒栗

辑二 关于“人”
十年一觉
“萧瑟昌平路”
从中大到北大
满枕蝉声破梦来——怀念吴组缃先生
童心与诗心——关于林庚先生
与《读书》结缘
“最好”的感觉
北大人的精气神儿
生于忧患
同一个舞台——在2004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听君一席话
“专任教授”的骄傲——写在“北大十佳教师”颁奖典礼上
行过未名湖边

辑三 关于“书”
京华买书记
逛书摊
书肆与文人——读《琉璃厂小志》
学者小说的魅力——读《大都》
文史的北京
“曾经北大书系”总序
还是不要“戏说”为好
老北大的书缘
《北京研究书目》缘起
闲话北京——《人在北京》自序
《北大段子》序
《北大古典生活》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的文章很多作于90年代,明显过时。内容芜杂。不过有些文章还是很好的,中文系的学者对于概念和感觉的把握是特别强的。比如他说北京的味道,萧瑟、凄清又艳丽。这一段文字把握很准确。 再说到北大的精气神,北大真可称为中国的思想阵地了。尤其是中文系,里面有我...

评分

这本书的文章很多作于90年代,明显过时。内容芜杂。不过有些文章还是很好的,中文系的学者对于概念和感觉的把握是特别强的。比如他说北京的味道,萧瑟、凄清又艳丽。这一段文字把握很准确。 再说到北大的精气神,北大真可称为中国的思想阵地了。尤其是中文系,里面有我...

评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堂前燕”和“百姓家”是现时现地的,而穿越历史的幽径走来的“旧时王谢”的悄然加入,使得此时此地的生活变得蕴藉、鲜活起来。我们对于历史的记忆与想象建立在多元的文化之上,可能使都市的形象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味道。恰如陈平原所说...  

评分

这本书的文章很多作于90年代,明显过时。内容芜杂。不过有些文章还是很好的,中文系的学者对于概念和感觉的把握是特别强的。比如他说北京的味道,萧瑟、凄清又艳丽。这一段文字把握很准确。 再说到北大的精气神,北大真可称为中国的思想阵地了。尤其是中文系,里面有我...

评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堂前燕”和“百姓家”是现时现地的,而穿越历史的幽径走来的“旧时王谢”的悄然加入,使得此时此地的生活变得蕴藉、鲜活起来。我们对于历史的记忆与想象建立在多元的文化之上,可能使都市的形象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味道。恰如陈平原所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真心愧疚

评分

我真心愧疚

评分

我真心愧疚

评分

骗钱的书...

评分

分两次看完,北京学的那部分只能说是文学史北京部分的考证查验缺少整个社会化系统化的研究专论,关于人与书笔墨过于繁重,处处显出一阵说教气于其中,但传达最多的还是其质朴严谨的治学态度,理想主义的中和也特别符合陈写作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