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

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楊祖漢
出品人:
頁數:410
译者:
出版時間:2008-5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1758939
叢書系列: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韓國
  • 工具書
  • 國學
  • 儒學
  • 東亞
  • @港颱引進
  • 123
  • 當代儒學
  • 韓國儒學
  • 儒學論爭
  • 儒傢思想
  • 東亞文化
  • 哲學思辨
  • 學術研究
  • 文化傳承
  • 思想史
  • 比較儒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儒學的重要論事》集中處理朝鮮儒學的三大論爭,即“無極太極之辯”、“四端七情之辯”及“湖洛論爭”。無極太極之辯之重要性及影響力雖不如其他二者,但此論辯顯示韓儒對硃子思想特性之把握,是十分恰當的。此一論爭探討儒學的本體及工夫兩方麵的問題,又涉及瞭儒佛之辨、硃陸之爭。李晦齋所強調的道隻是人事之理,須下學人事,方能上達天理,充分錶現瞭儒傢的形上學是“實踐的形上學”的意義。四、七之辯是最重要的論爭,李退溪極力主張四端是理之發,又認為理有至神之用,所謂“理到說”,此與當代牟宗三先生認為硃子所說的理是隻存有而不活動,是硃子理論所以是“儒門彆子”之重要原因,實可相參。

著者簡介

楊祖漢,原籍廣東新會,一九五二年齣生香港。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及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碩士)畢業。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中央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著有:《中庸義理蔬解》(韓譯本名為《中庸哲學》)、《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儒傢的心學傳統》、《當代儒學思辨錄》等書。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李晦齋、曹漢輔“無極太極”的論辯
一、引言
二、《書後》對忘機堂之評論
三、《答忘機堂第一書》
四、《答忘機堂第二書》
五、《答忘機堂第三書》
六、《答忘機堂第四書》
七、晦齋對硃子學的理解及其現代意義
第二章 李退溪與奇高峰“四端七情”之論辯
一、問題的緣起
二、退溪、高峰“四、七論”第一次之往復
三、“四、七論”第二次之往復
四、鬍雲峰及權陽村之有關說法
五、第三次往復:退溪《論四端七情第二書》之見解
六、奇高峰對退溪《第二書》的答復
七、第四次往復:退溪的《第三書》及高峰的《後說》、《總論》
八、結語
第三章 四端七情之辯與成德之教
一、“四、七之辯”
二、理之活動性與體證本體
三、理到說之意義及有關之論辯
四、成德之教的本質的工夫
第四章 曹南冥對四七之辯的批評及論下學而上達
一、引言
二、南冥與退溪的往復書
三、南冥之說的現代意義
四、顧亭林與曹南冥對“下學上達”的理解
五、硃子論“下學而上達”
六、結論
第五章 李栗榖、成牛溪“四端七情與人心道心”的論辯
一、前言
二、牛溪論四端七情與人心道心
三、栗榖對牛溪《第一書》之答復
四、牛溪之《第二書》
五、栗榖對牛溪《第二書》之答復
六、牛、栗《第三書》之往復及栗榖“理有善惡”說之哲學意義
七、牛、栗《第四書》之往復
八、牛、栗《第五書》之往復
九、牛、栗《第六書》之往復
十、栗榖對硃子哲學的理解
十一、結語
第六章 李栗榖與羅整庵思想之比較
一、引言
二、栗榖對整庵之評論及整庵的“人心道心”說
三、整庵理氣論之涵義
四、栗榖與整庵思想之比較
五、結語
第七章 尹明齋的性理學及懷尼之爭的工夫論涵義
一、緻知與格物,物格與知至之關係
二、論人心道心
三、懷尼之爭的工夫論涵義
四、結語
第八章 韓儒“人性物性異同論”及其哲學意義
一、韓南塘的人性物性相異論
二、李柬的人性、物性俱同論
三、對人性物性異同論的反省及略論其現代意義
第九章 從當代儒學的觀點看韓儒“心體善惡”之論爭
一、引言
二、韓南塘的心體有善惡論
三、李巍岩的“心體純善論”
四、心與氣質之辨及硃子論心之可能涵義
五、結語
附錄一 李栗榖的誠意論
一、栗榖對心性情意的分析
二、對“情意二歧”之論的批評
三、栗榖的誠意論
四、結語
附錄二 退溪與硃子持敬工夫論之涵義
一、退溪主敬與栗榖主誠之分彆
二、退溪論敬之要義
三、敬的來源問題
四、結語
附錄三 奇高峰“反身而求”的知理方法之涵義
一、求觀聖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二、反身而求的知理方法
三、因其所發而遂明之
四、結語
附錄四 成牛溪的哲學思想
一、尹宣舉、成牛溪與李栗榖
二、至善與中的分彆
三、顔子與聖人的差異
四、理氣與人心、道心
五、結語
參考書目
名詞及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貫穿朝鮮王朝儒學史的重大論爭有二——李滉(退溪)與奇大升(高峰)的“四端七情”之論,肇始於李柬(巍岩)和韓元震(南塘)的“人心物心異同”之論(湖洛論爭)。這兩個論題,幾乎朝鮮王朝中後期所有的學者都有涉及,甚至影響到瞭朝鮮王朝後期的政治走嚮。本文偏重哲學角度的分析,難懂。 沒有儒學和朝鮮史相關方麵知識打底者慎讀。

评分

貫穿朝鮮王朝儒學史的重大論爭有二——李滉(退溪)與奇大升(高峰)的“四端七情”之論,肇始於李柬(巍岩)和韓元震(南塘)的“人心物心異同”之論(湖洛論爭)。這兩個論題,幾乎朝鮮王朝中後期所有的學者都有涉及,甚至影響到瞭朝鮮王朝後期的政治走嚮。本文偏重哲學角度的分析,難懂。 沒有儒學和朝鮮史相關方麵知識打底者慎讀。

评分

貫穿朝鮮王朝儒學史的重大論爭有二——李滉(退溪)與奇大升(高峰)的“四端七情”之論,肇始於李柬(巍岩)和韓元震(南塘)的“人心物心異同”之論(湖洛論爭)。這兩個論題,幾乎朝鮮王朝中後期所有的學者都有涉及,甚至影響到瞭朝鮮王朝後期的政治走嚮。本文偏重哲學角度的分析,難懂。 沒有儒學和朝鮮史相關方麵知識打底者慎讀。

评分

貫穿朝鮮王朝儒學史的重大論爭有二——李滉(退溪)與奇大升(高峰)的“四端七情”之論,肇始於李柬(巍岩)和韓元震(南塘)的“人心物心異同”之論(湖洛論爭)。這兩個論題,幾乎朝鮮王朝中後期所有的學者都有涉及,甚至影響到瞭朝鮮王朝後期的政治走嚮。本文偏重哲學角度的分析,難懂。 沒有儒學和朝鮮史相關方麵知識打底者慎讀。

评分

貫穿朝鮮王朝儒學史的重大論爭有二——李滉(退溪)與奇大升(高峰)的“四端七情”之論,肇始於李柬(巍岩)和韓元震(南塘)的“人心物心異同”之論(湖洛論爭)。這兩個論題,幾乎朝鮮王朝中後期所有的學者都有涉及,甚至影響到瞭朝鮮王朝後期的政治走嚮。本文偏重哲學角度的分析,難懂。 沒有儒學和朝鮮史相關方麵知識打底者慎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