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取“心身互渗”的立场,从仁与乐两个角度阐发阳明的万物一体观。在追溯王阳明一体之仁的思想谱系基础上,揭示出一体之仁的六个基本面向,并对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的言说方式进行了反思。
陈立胜,现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及论文多篇。
第一章“一体与仁”,没什么好说的,仁本来就是万物一体的主要指向,已经被很多学者挖掘过了。 “六个面向”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天地之间‘同此一气’,这是万物一体思想的基础;就人而言,从‘感应之几’处把握,可体认万物一体之实;由一己之仁的恻隐之心,扩充而至家...
评分第一章“一体与仁”,没什么好说的,仁本来就是万物一体的主要指向,已经被很多学者挖掘过了。 “六个面向”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天地之间‘同此一气’,这是万物一体思想的基础;就人而言,从‘感应之几’处把握,可体认万物一体之实;由一己之仁的恻隐之心,扩充而至家...
评分第一章“一体与仁”,没什么好说的,仁本来就是万物一体的主要指向,已经被很多学者挖掘过了。 “六个面向”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天地之间‘同此一气’,这是万物一体思想的基础;就人而言,从‘感应之几’处把握,可体认万物一体之实;由一己之仁的恻隐之心,扩充而至家...
评分第一章“一体与仁”,没什么好说的,仁本来就是万物一体的主要指向,已经被很多学者挖掘过了。 “六个面向”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天地之间‘同此一气’,这是万物一体思想的基础;就人而言,从‘感应之几’处把握,可体认万物一体之实;由一己之仁的恻隐之心,扩充而至家...
评分第一章“一体与仁”,没什么好说的,仁本来就是万物一体的主要指向,已经被很多学者挖掘过了。 “六个面向”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天地之间‘同此一气’,这是万物一体思想的基础;就人而言,从‘感应之几’处把握,可体认万物一体之实;由一己之仁的恻隐之心,扩充而至家...
多是提问立意、归纳总结,学术化的书看着总差了点味道。若善恶的问题清楚了,生死还是问题吗?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一以贯之。或可说知善恶一贯则定能明了生死?如此善恶问题的源头也是究竟问题?
评分多是提问立意、归纳总结,学术化的书看着总差了点味道。若善恶的问题清楚了,生死还是问题吗?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一以贯之。或可说知善恶一贯则定能明了生死?如此善恶问题的源头也是究竟问题?
评分还是不错的,颇见功力。
评分大陆阳明学少数能看的书,讨论了阳明学的神正论问题,但是和大多数讨论神正论问题的书一样,一厢情愿地终结于论者的某个概念(本书是作者所谓的“牺牲结构”)。另外作者自己想把自己塑造成使用了现象学视角,其实全书和学术与哲学意义上的现象学没什么关系。相比之下,作者另一个在台湾出的关于身体的论文集要稍好一点。
评分天下与我万物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