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阅世六十年

读史阅世六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炳棣,浙江金华人,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1938年大学毕业,旋前往大后方云南,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并于次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博士学位。何炳棣获得博士学位前,已于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往美国芝加哥大学,1965年更荣任同校汤普逊(James Wesf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76年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乃该学会的首位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由于其学术贡献厥伟,他还被香港中文大学(1975)、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赠予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博士的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嗣往加州大学鄂宛(Irvine)分校,任历史社科杰出访问教授,1990年第二次退休。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炳棣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48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3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538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何炳棣 
  • 回忆录 
  • 传记 
  • 读史阅世六十年 
  • 学术 
  • 历史学家 
  • 人物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史阅世六十年》是何炳棣的回忆亲撰,内中并附有私人信札和学术评估密件,详述过去60多年“读史阅世”的心得体会。何炳棣半个多世纪的亲见亲闻,弥足珍贵。阅读这本书,不仅可吸收他生平积累的治史心得,更可从何炳棣艰忍自强的性格和天生异禀的记忆力——特别有关三四十年代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师友和校风——重新体会中国过去百年的风云变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书看的不少,有用的没用的。历史书也有一些,故标题上写了读史第一部,实为牵强。不过,我宁愿相信,这是我读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传记。我也是看了新报报的《书评周刊》介绍才买了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断断续续,直到年底,才花了2天一口气读完。可能是因为书到后来越来...  

评分

利用空闲时间,花了一个星期看完了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很真切坦诚,作为成功的享誉海外的历史学家,聪慧的背后更多的是艰辛的努力。少年时刻意磨练自己的意志,为了圆老父亲的心愿,历经艰难波折,终于考取留美公费生。和他比,自己很惭愧。虽然很早就...  

评分

评分

《读史阅世六十年》 1何炳棣有才。第六届留美考试第一名,相当于古时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我私下以为他的一文胜他人一书,如何氏论胡适一文胜于《胡适杂忆》;何氏在哥大的博士答辩论中论边沁一题胜于我本科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关边沁种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此书帮助...  

评分

1、个人的自传了解个人生平有重要意义,对于了解传主所生存的时代也有重要意义。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20世纪20—40年代辉煌的中国教育史,可以了解南开中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的运作和发展。特别是还能了解当时一个普通学生对时局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1、安全感缺失可以成为学术最大动力;2、要善于自抬身价

评分

连看9小时看完。那代人不仅国学修养还厚实,而且接受了健全且高质量的现代学科教育,英文也竟如此扎实。尤其是和西方一流学术在时间上基本不脱节,且思想自由,抱负远大。也难怪现当代中国扎实的文化成果集中产生在3、40年代展露锋芒的那辈人身上了。新中国前30年不论,就是我们成长的这30年,除了受教育人数增多外,精英培育未必好过那代,何况没那种担当、气魄。讲南开中学那段我快看完才想起“北南开、南春晖”的并称,可显然我们春晖底子不牢,只是民国俊才一时风云际会在白马湖畔,但也旋即烟消云散,尤其是根本没有杰出的学生产生。何炳棣真是既功利而又争强好胜,一点不讨人喜欢,何兆武境界高多了。

评分

读这本书,可以看到一个自视甚高又没有学术安全感的何炳棣。跟《上学记》对着读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评分

连看9小时看完。那代人不仅国学修养还厚实,而且接受了健全且高质量的现代学科教育,英文也竟如此扎实。尤其是和西方一流学术在时间上基本不脱节,且思想自由,抱负远大。也难怪现当代中国扎实的文化成果集中产生在3、40年代展露锋芒的那辈人身上了。新中国前30年不论,就是我们成长的这30年,除了受教育人数增多外,精英培育未必好过那代,何况没那种担当、气魄。讲南开中学那段我快看完才想起“北南开、南春晖”的并称,可显然我们春晖底子不牢,只是民国俊才一时风云际会在白马湖畔,但也旋即烟消云散,尤其是根本没有杰出的学生产生。何炳棣真是既功利而又争强好胜,一点不讨人喜欢,何兆武境界高多了。

评分

何炳棣上学时学习好,干劲足,赴美后更是青云扶摇直上,一本《回忆录》虽多引他人褒语以自重,那都是事实,可谓一学界高富帅也。但也有个缺点,读史有之,阅世未必,阅世要知故往四十九年非,不是用来晒成绩。故那篇关于文革之长文可谓其不懂事不晓事又一证明,海外史界名宿,犯如此幼稚错误,可笑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