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的精神文化史论》一书的姊妹篇,着重将“侠”作为中华文化另一种特殊形态,从秦汉直到今天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都涉猎在内,这是该书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面。虽然是学术路数,行文依然非常注意可读性,对侠文化史的建构也超出寻常视野
龚鹏程
1956年生,祖籍江西吉安,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学中文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中华道教学院副院长等教职;亦曾任出版社总编、报社总主笔、台北市政顾问,并任公职负责两岸文化交流事务。创办南华、佛光两所大学,现任卢森堡欧亚大学校长,及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道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著书四十余种,主编书刊数百种。现客居燕京,任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并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客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自古以来,侠者,边缘也;武侠文学,不入流也;武侠评论,多胸臆而已。然而这书走的是真学术路线,从春秋战国时代考据起,侠的源流、演变,内涵的扩大,都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以史的眼光去看它。源于儒墨理想、掺入市井习尚的侠义精神,本事意气的行为,却在唐转入戍边爱国的寓意,而至宋元明清,则沦为清官的奴才,却到了清末民初,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焕发出为国为民不失个人气质的光彩。现代武侠小说里的侠,只是侠的一种样子而已,当你把这些侠,放入历史的演变中看看秦舞阳、看看班固、看看李白,你会觉得侠好像不仅仅是路见不平的武林高数;若放入现在社会中,看看帮派少年,你又会觉得,哦,侠,原来是那些不招人喜欢的混小子……侠是一个中性词,在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变革,这么一个过车中,终于演变成了我们心中的样子。
评分单是《人在江湖——夜访古龙》一文就值回票价。与陈平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对比,可以看出作者的不同旨趣。龚鹏程确实才气纵横,说是国学百晓生也不为过,就是太爱辩论和抬杠了
评分啊啊忘记MK了这本是啥时候读完的……越到后面越觉得展开好像不太对
评分极好!有见解,知历史!
评分为今年的各种武侠电影看的,资料大梳理。作者从自己小时候玩武术到后来弃武从文的经历导言,超带感。龚老师书如其课,信息量大又非常精彩耐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