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從葛曉音追到瞭鬆浦友久。對於文學的探索,形式、形態、手法的路徑往往是最不易的,麵嚮內容的解讀無非是“六經注我”,隻要能自圓其說總不妨聊備一格,但是麵嚮形態與形式的研究,則因為既定的規則與可視的限製太多,很難闡發詮釋。成功如俄國形式主義是一例,北大薑濤的新詩研究也做得好。作為中國文化的“他者”,鬆浦友久大概正因為沒有受漢文化係統原生的浸淫,因而可以輕鬆繞過“意”的糾纏,而直麵中國詩歌的形態與肌理:從字數、文字細論到節奏、詩形。上編觀點較弱,近乎老調,中日比較詩學的部分也不甚精彩,下編始入佳境,有精緻感、功能論和科學精神。
评分對於歌行、樂府、七古的分類可以說較為清晰,亦有創闢之功
评分鬆浦友久的這部詩歌理論著作在國內非常缺乏知名度和認可度,但非常值得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同仁們認真讀一讀!
评分豆瓣上一些很好的學術專著評價的人都太少瞭,所以特彆標記一下。
评分跳過瞭好幾章。對五言古詩流行的原因解釋太有趣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