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一般认为是柏拉图盛壮之年写成的,书中广泛探讨了优生、节育、婚姻、专政、独裁、民主、宗教、文艺、教育、男女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柏拉图草拟的一部宏伟的治国方略。因而,《理想国(英文详注本)》不仅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而且在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被称作古希腊的“哲学大全”。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理想国(英文详注本)》也以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仅次于《法律篇》。柏拉图的著作思想深刻,辞采丰赡,可以说对话这一.体裁在柏拉图的手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话的缘起 这一天,苏格拉底来到了一个港口城市,注意,这里并不是雅典,而是雅典“下面”的一个城市,叫比雷埃夫思港。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不在他的主场作战。为什么他去哪里?因为那里在过一个节日,并且是当地人第一次过这个节日,于是苏格拉底就去看热闹。他带了一个人,...
评分【前言】 《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在对理想的政体进行分析和描述后,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政治性的规划,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将它付诸实施。所以在第八和第九章中,他详细叙述了一个理想政体在实施中会遇到何种困难,而逐步堕落成为最糟糕政体的过程。此外,由于他认为人类内心...
评分 评分 评分一、简析“洞穴比喻”的含义 如果说《理想国》是一部关于哲学的戏剧,那么以“洞穴比喻”为核心的三大比喻可谓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洞穴比喻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通过一条长而斜的通道与外界相连,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里,他们头颈和...
如今读来,依然未过时。
评分如今读来,依然未过时。
评分我脚着你很啰嗦哎。。
评分我脚着你很啰嗦哎。。
评分我脚着你很啰嗦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