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

蹉跎岁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山乡插队。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笔耕不辍,二十多年来,共出版四十多本书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等。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年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中篇小说《家教》(上半部)获《十月》文学奖(1987)。长篇小说《孽债》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1995)。长篇小说《基石》获贵州省优秀作品奖(1984)。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播出后,在国内引起轰动,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并分别三次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因创作上的成就,于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

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叶辛
出品人:
页数:417
译者:
出版时间:2008-3
价格:37.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0648216
丛书系列:叶辛经典知青作品文集
图书标签:
  • 知青 
  • 小说 
  • 叶辛 
  • 文学 
  • 文革 
  • 大陆 
  • 文革时期的爱情故事 
  • 中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蹉跎岁月》是一部通过对知识青年生活和爱情的描写,竭力鞭挞反动血统论的小说。故事发生在1970到1976年间。这个时期,我国的政治风云多变,每个人的命运都象一只在疾风暴雨中飘荡的小船,忽沉忽浮,不知驶向何方。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身不好的知青柯碧舟不顾生活的磨难和重重政治压力,仍然坚定执着,于逆境中进击,为他插队落户的山区人民发掘资源,建立了小水电站。感于他的品格和处境,军干家庭出身的女知青杜见春,对他产生了连恤和同情。但反动的血统论给杜见春的心灵布下了鸿沟,使她在柯碧舟纯洁爱情的追求之前怯了步;不久,杜见春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面对政治地位的急剧变化,杜见春的灵魂经受了一场严酷的洗礼。在她父亲被平反后,她才执着地爱上了柯碧舟。小说通过这个故事的主线,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从而刻划了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活画出了那个年代一幅幅活生生的政治风俗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历史的“伤痕 ”命运的“反思”——从《蹉跎岁月》与《孽债》看知青文学走向 评论:2 条 查看:551 次 fudiao 发表于 2007-09-11 10:21 中国的知青文学,源发于中国的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指引下,全国约有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那个时代蔚为壮观的...  

评分

评分

知识青年,一个极富年代感和政治色彩的词汇。 在荒诞、激情的时代狂流中被感召、被裹挟的这一批年轻人们普遍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在理想与现实中又夹杂着无所适应、何去何从的矛盾,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动中培养着坚韧不拔的性格。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数以万计的在城市里...  

评分

历史的“伤痕 ”命运的“反思”——从《蹉跎岁月》与《孽债》看知青文学走向 评论:2 条 查看:551 次 fudiao 发表于 2007-09-11 10:21 中国的知青文学,源发于中国的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指引下,全国约有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那个时代蔚为壮观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戏剧化太严重,只适合消遣的小说.

评分

三颗半吧,很平实

评分

情节、写法、价值观无不深具时代感,这让它一度流行而今不再流行,但它能流传下来,也正是因为它记录了时代。我没经历过书中那个时代的贵州山乡,但书中描写的农村生活很能打动我,我想经历过那些的人应该会庆幸甚至感谢他生动地记下了这一切。偏远穷苦的山乡农村往往也是无声的,少有人会去记录,可叶辛为这方水土留住了一点记忆,而且是基于扎根于此的生活,不是走马观花的采风。尽管这也只是历史的偶然和意外。

评分

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如海的红旗,欢送的人流,充满期待的笑脸,改造世界,建设祖国的崇高职责,一代革命青年,能无动于衷吗?能站在时代的潮流之外吗?不能,绝对不能!我们一定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沾一身油污,滚一身泥巴,用劳动的汗水改造世界观,做新时代的开拓者。把我们年轻的生命这一滴水珠,汇入时代的洪流。

评分

看完这本,让我想起《年轮》等书。文革题材非本人亲历难以感人,只有融入自己的血泪,才让读者有所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