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为冯友兰86岁高龄口述完成,在冯老众多著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对自己一生经历和生活的年代都有生动的记述;二,作为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家,这里描述了自己学术道路,剖析了学术思想变迁;三,《自序》可看作一部“忏悔录”,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间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造思想的过程中,放弃独立思考,人格上失去自我的可悲际遇加以真诚的解剖。
文章的某些部分简直可以跳过 涉及到某些言论不便提起 读过的人应该都能感觉到 本就是唯心主义哲学 何必一定要强加上这些部分 如果是历史所逼 环境所迫 何苦一定要在晚年自序里提起? 人是要有傲骨的 文人起码也要有点风骨 要在这些文人中找个类比的 郭沫若是冯友兰的加强版 鲁迅...
评分对冯友兰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感觉他是个被毛主席批评“要以老实态度为宜”, 而且在文革期间参加梁效晚节不保的的倒霉蛋。所以在买中国哲学史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了胡适的版本——虽然大家都说冯友兰写得更好。 后来发现胡适的书简直不能读,于是又折返回去买了冯的中国哲学...
评分大一时不知哲学为何物,选读了冯老先生的《新原人》、《新理学》等书,阅读越困惑,哲学就是这样子的吗?后来听了一些西方哲学史的课程,才对哲学这门学科有了一点了解。现在想来将冯先生的书作为一种哲学来读,似乎是不太合适的。没有太过仔细的读冯先生这本《自序》,困难、...
评分经老师的推荐,看了这本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感悟有三: 一、哲学上: 摘抄:西方人精神境界空虚,没有找着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才寄希望于宗教,而其实,中国哲学在这一点上代替了宗教。 感想:在书的前一部分讲生平的时候提到这句话,但在书里没有过多描述,然...
评分碰巧晒书看到一张遗落在书本中的书单,读大学时所列,《三松堂自序》在其中。于是就借了一本,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这本自序分四部分:社会(环境)、哲学(专业)、大学(教育)、展望(信心),长短不一,作者称之为“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社会部分尤为精彩,作者记录了清...
看了两页就被恶心到了。原以为这本书是老人晚年对一生的剖析反省,反省三十年来自己的独立人格是怎么丢失的。但大失所望。他提出所谓“旧邦新命”,旧帮就是指古老民族,新命就是指社会主义。说每次民族复兴都伴随着某种思想体系的兴起,现在我们也已经有了,就是毛泽东思想。说毛泽东思想是好的,只不过被四人帮用坏了,而现在已经拨乱反正了,所以又前途光明了。 哎,这就是所谓“哲学家”的思维水平吗?还是说人格的问题。民国时就被染成民国的颜色,毛朝时就染成毛朝的颜色,邓朝时就染成邓朝的颜色 他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建国前在美国讲学时完成的,是传统哲学概要性的介绍,打算看一看,别的著作就拉到吧。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充其量也就是块涂鸦板。真不知道是什么人把他捧得那么高。
评分看了两页就被恶心到了。原以为这本书是老人晚年对一生的剖析反省,反省三十年来自己的独立人格是怎么丢失的。但大失所望。他提出所谓“旧邦新命”,旧帮就是指古老民族,新命就是指社会主义。说每次民族复兴都伴随着某种思想体系的兴起,现在我们也已经有了,就是毛泽东思想。说毛泽东思想是好的,只不过被四人帮用坏了,而现在已经拨乱反正了,所以又前途光明了。 哎,这就是所谓“哲学家”的思维水平吗?还是说人格的问题。民国时就被染成民国的颜色,毛朝时就染成毛朝的颜色,邓朝时就染成邓朝的颜色 他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建国前在美国讲学时完成的,是传统哲学概要性的介绍,打算看一看,别的著作就拉到吧。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充其量也就是块涂鸦板。真不知道是什么人把他捧得那么高。
评分冯友兰先生的自传,比较喜欢看清末帝制时期,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这几章,另外觉得写大学从北大一直到西南联合大学也很有意思,明志这一章能看得进去。感叹老先生九十多岁,已经快走到生命的尽头的人,还一直写日记纪录生命的历程,值得学习。
评分泛读。
评分毛主席说:以采取老实态度为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