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业的起点

中国近代报业的起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林玉凤
出品人:
页数:2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8596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报刊
  • 历史
  • 东亚史
  • 新闻史
  • 新闻出版传播
  • 文化研究
  • 文化
  • 近代报业
  • 中国近代史
  • 新闻传播
  • 报刊史
  • 文化史
  • 媒体研究
  • 历史学
  • 社会史
  • 出版史
  • 近代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研究的是鸦片战争前的澳门新闻出版事业,研究的年限为1557年葡人正式入居澳门至1840年,时间跨度近300年,包括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的宗教出版活动、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宗教和新闻出版活动,以及林则徐和马礼逊的译报活动等。本书在廓清历史疑团、填补中国新闻史上澳门部分的一段历史空白的同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鸦片战争前澳门新闻出版事业在澳门史、中国新闻史、出版技术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林玉凤,女,生于澳门。曾任记者,现任澳门大学传播系助理教授兼社会科学学院助理院长。澳门大学文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及新闻学博士,1997年起在澳门大学任教,曾为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以及中国王宽诚基金会青年学者。长期从事传播史、传媒与社会变迁以及澳门问题研究。已出版多部诗集、文集及学术专著。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导论/001
第一节 澳门新闻传播史的意义/00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006
第三节 视角和框架/011
第二章 十六世纪天主教在华传播策略:印刷出版/014
第一节 十六世纪天主教来华的背景/014
第二节 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以澳门为基地,以出版为渠道/023
第三节 天主之名:中式雕版刻印的早期宣教文献/029
第四节 西方活字印刷术首度传入中国/050
第五节 早期天主教在澳出版物的意义/055
第三章 从传教到采访:基督教传入与澳门近代出版事业/059
第一节 基督教来华的背景及其与澳门的关系/060
第二节 马礼逊早期出版活动考:中式雕版印刷的宗教书刊/065
第三节 东印度公司印刷所时期:中国境内第一所西式印刷所/074
第四节 澳门马家英式印刷所时期:中国近代报刊的孕育/089
第五节 马礼逊出版工作的意义及影响/095
第四章 本土政争与澳门葡文报刊的开端/103
第一节 《蜜蜂华报》的历史疑点及《消息日报》是否存在/104
第二节 澳门早期政制发展及《蜜蜂华报》的出版背景/113
第三节 《蜜蜂华报》的特点/117
第四节 澳门葡文报刊业的开端及其后续发展/121
第五章 马礼逊与中国首份中文报刊和双语报刊/130
第一节 澳门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杂闻篇》的发现经过及其特征/131
第二节 《杂闻篇》的内容特点/133
第三节 《杂闻篇》的多个“第一”/138
第四节 《依泾杂说》、《杂文篇》与《传教者与中国杂报》考/140
第五节 中国最早的中英文合刊报刊──《传教者与中国杂报》/147
第六节 《传教者与中国杂报》的意义/166
第六章 鸦片战争前澳门的译报活动/171
第一节 马礼逊译报与《中文原本翻译》的出版/172
第二节 外国人社区的形成与英文报刊的出版/182
第三节 林则徐译报与“澳门新闻纸”的辑录/191
第四节 “澳门新闻纸”的内容特点/197
第五节 马礼逊和林则徐译报活动比较及国人早期的报刊功能观/200
第七章 结论/205
第一节 澳门新闻出版史上的疑团/205
第二节 近代澳门新闻出版史的意义/208
参考文献/21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林玉凤用一篇博士论文推翻了导师方汉奇在教材中的诸多说法,仅此一点,就堪称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不仅仅将澳门报纸出版史提前了很多年,更重要的是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出版实物展现了罗明坚、马礼逊等早期传教士的出版策略和传教热诚。最早的传教作品是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错误提法被一直沿用至今,马礼逊亲身经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教冲突,《蜜蜂华报》出版的背后是葡萄牙本土和澳门蒲人的冲突,这四个地方是我认为最有趣的闪光点。本来以为作者作为澳门人,会有很多便利可取,但读完全书就会发现,论文最核心的材料无一不取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罗马耶稣会和葡萄牙几大档案馆,可见作者搜罗材料的不易,也能见出今天想要从世界视角来理解中国史是需要极大成本和投入的。

评分

作者林玉凤用一篇博士论文推翻了导师方汉奇在教材中的诸多说法,仅此一点,就堪称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不仅仅将澳门报纸出版史提前了很多年,更重要的是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出版实物展现了罗明坚、马礼逊等早期传教士的出版策略和传教热诚。最早的传教作品是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错误提法被一直沿用至今,马礼逊亲身经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教冲突,《蜜蜂华报》出版的背后是葡萄牙本土和澳门蒲人的冲突,这四个地方是我认为最有趣的闪光点。本来以为作者作为澳门人,会有很多便利可取,但读完全书就会发现,论文最核心的材料无一不取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罗马耶稣会和葡萄牙几大档案馆,可见作者搜罗材料的不易,也能见出今天想要从世界视角来理解中国史是需要极大成本和投入的。

评分

作者林玉凤用一篇博士论文推翻了导师方汉奇在教材中的诸多说法,仅此一点,就堪称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不仅仅将澳门报纸出版史提前了很多年,更重要的是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出版实物展现了罗明坚、马礼逊等早期传教士的出版策略和传教热诚。最早的传教作品是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错误提法被一直沿用至今,马礼逊亲身经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教冲突,《蜜蜂华报》出版的背后是葡萄牙本土和澳门蒲人的冲突,这四个地方是我认为最有趣的闪光点。本来以为作者作为澳门人,会有很多便利可取,但读完全书就会发现,论文最核心的材料无一不取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罗马耶稣会和葡萄牙几大档案馆,可见作者搜罗材料的不易,也能见出今天想要从世界视角来理解中国史是需要极大成本和投入的。

评分

作者林玉凤用一篇博士论文推翻了导师方汉奇在教材中的诸多说法,仅此一点,就堪称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不仅仅将澳门报纸出版史提前了很多年,更重要的是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出版实物展现了罗明坚、马礼逊等早期传教士的出版策略和传教热诚。最早的传教作品是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错误提法被一直沿用至今,马礼逊亲身经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教冲突,《蜜蜂华报》出版的背后是葡萄牙本土和澳门蒲人的冲突,这四个地方是我认为最有趣的闪光点。本来以为作者作为澳门人,会有很多便利可取,但读完全书就会发现,论文最核心的材料无一不取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罗马耶稣会和葡萄牙几大档案馆,可见作者搜罗材料的不易,也能见出今天想要从世界视角来理解中国史是需要极大成本和投入的。

评分

作者林玉凤用一篇博士论文推翻了导师方汉奇在教材中的诸多说法,仅此一点,就堪称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不仅仅将澳门报纸出版史提前了很多年,更重要的是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出版实物展现了罗明坚、马礼逊等早期传教士的出版策略和传教热诚。最早的传教作品是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错误提法被一直沿用至今,马礼逊亲身经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教冲突,《蜜蜂华报》出版的背后是葡萄牙本土和澳门蒲人的冲突,这四个地方是我认为最有趣的闪光点。本来以为作者作为澳门人,会有很多便利可取,但读完全书就会发现,论文最核心的材料无一不取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罗马耶稣会和葡萄牙几大档案馆,可见作者搜罗材料的不易,也能见出今天想要从世界视角来理解中国史是需要极大成本和投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