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它仍是西方文艺青年的上等读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学的灵魂。
——陈丹青
◆ 美剧犯罪类题材的起源,关于梦和潜意识的刻画以及“超人”理论启发了弗洛伊德和尼采
◆ 随书附赠“人物关系表”,移除阅读障碍
《罪与罚》是俄国文学的高峰,一份触目惊心的犯罪心理报告,是世所公认伟大的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描述一个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贫困被迫从法律系辍学,靠母亲和妹妹的接济艰难度日,他自命不凡地以为可以在这个黑暗的现实中充当审判官,于是杀死了一只社会害虫——放高利贷的当铺老板娘,慌乱之下又杀了对方的妹妹。
犯下这桩谋杀罪之后,他处在极其痛苦的矛盾之中,无法摆脱惊惧的心情。他试图说服自己杀了那个人是正义的,是他为了理想所作出的伟大努力,却不能平复自己的良心,最终他在妓女索尼娅的感召之下,选择了向警方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八年。不久索尼娅也到了那里,两人萌发了爱情,拉斯柯尔尼科夫获得了新生。
《罪与罚》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最高水准。对现实和人性精准的把握和描写、对恩典和救赎深刻的理解与追求,使它超越文化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Dostoevsky(1821.11.11—1881.2.9)
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
1846年出版小说《穷人》,受到文学界好评
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被判死刑行刑前最后一刻改判流放西伯利亚
1859年回到圣彼得堡这十年确立了他不可动摇的基督教信仰
1857年与第一任妻子Maria结婚
七年后,Maria病逝
1866年,他遇见速记员Anna,两人于次年结婚
过了十五年被称为“神奇的年月”
1881年死于血管爆裂,当时正在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
代表作品
1846《穷人》
1861《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1862《死屋手记》
1866《罪与罚》
1869《白痴》
1872《群魔》
1880《卡拉马佐夫兄弟》
为方便叙述,我把人的精神意识大致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属于原始本能,是先天的,是生存、性交、权力的欲望,成为强者,征服世界,这是生命冲动和激情,是外向的、侵略性的,完全忠于个体,在不同物种身上表现得比较一致。 其二属于伦理道德,是后天的、理性的结果,它服从于种...
评分先入为主的原因,我最喜欢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的朱海观和王汶译本,但可惜图书馆里只有岳麟和非琴的,比较了一下,岳的版本字太小,看着眼痛便选了非琴,毕竟敢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都差不到哪去。然而拉祖米欣出场时我一度感到很不爽,因为朱、王译本中的拉祖米欣一出场就很...
评分从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读《罪与罚》作者:陈翰捷 提交日期:2007-7-4 9:06:00 | 分类: | 访问量:38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以赛亚书9章2节) 冰冷而辽阔的俄罗斯大地,有着广袤的草原、蜿蜒的河流、铺天...
评分第一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他的文笔很平淡普通,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没有什么经过太多抽象的分析的东西,但很真实,读着也很舒服,总比那些内容空洞只有无意义的词语堆砌的东西值得一读。 这本书,吸引我的,内容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便是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陀的...
评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著《罪与罚》中,辍学的法律系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验证人是否有杀害其他人的权力,杀死了一个当铺老太婆和她妹妹。在极为复杂的内心煎熬中,他最终在妓女索菲娅的影响下,认识到了自己的罪孽,因此重获新生。 看完以后,我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假...
读得甚是煎熬(陀思妥耶夫斯基哪部作品不是呢),然而情节张力如此具有吸附力,直至仿佛与拉斯柯尔尼科夫一同生了一场噩梦缠身、谵妄发作的热病,在最惊惧的心灵深渊中企图以杀人之举于“伟人”或“凡人”的殊异标准来达成自我说服,从罪恶的萌发到自供的痛快,反复接受着盲目的命运捉弄,对人类和社会生理性的憎恶使他在铁屋的桎梏中饱受狂热而病态的激情折磨,在歇斯底里中获得释放的快感,在施恩式的救赎中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外部事件具有强烈戏剧性,内心戏的描摹入木三分,群像太精彩了,每个人物都焕发着耀目神采,虽不免长篇说理,但置入具体情境亦不觉冗长,俄罗斯式的深重苦难在辽阔大地上绵延无尽,唯有圣洁之女性引领这群迷途的羔羊飞升,爱使他们复活。
评分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豆瓣小组老成员,平心而论吧,罪与罚的中译版本实在太多了,目前没有公认的最佳译本(最差的有)。手头只收了上译岳鳞和人文朱海观俩版本,瞧见曾思艺版出新的了,正好重读一遍。07版是曾和朱宪生师徒合译,现在只有曾这个弟子的名字了,未对比,猜想译文应该有所改动吧。曾版名气虽不如上译人文,但也是靠谱的版本,果麦新版因为封面有个斧头,得名“斧头版”,确实以前同一译者的其他版本的封面装帧来得高级很多。个人读完后,判定可以入手。以上供参考。
评分果麦书不错
评分好多年前看的《罪与罚》,接着我就了解了他提到的尼采的“上帝死了”的哲学,爱上了普希金,研究了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分裂,19世纪农奴制改革,很多知识都通了,这本书简直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自证伟大毫无意义。自诩不平凡者往往能心安理得地行苟且之事,而后又大多会圣人降临、自责不已;不过,平凡的人也未必就能避开比前述更加卑劣的处境。或许上帝离你太远了,或许上帝忘了保佑你,或许上帝的荣光错过了你,或许你永远等不到应许的清晨阳光-_-所以,你还记得光明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