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它仍是西方文艺青年的上等读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学的灵魂。
——陈丹青
◆ 美剧犯罪类题材的起源,关于梦和潜意识的刻画以及“超人”理论启发了弗洛伊德和尼采
◆ 随书附赠“人物关系表”,移除阅读障碍
《罪与罚》是俄国文学的高峰,一份触目惊心的犯罪心理报告,是世所公认伟大的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描述一个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贫困被迫从法律系辍学,靠母亲和妹妹的接济艰难度日,他自命不凡地以为可以在这个黑暗的现实中充当审判官,于是杀死了一只社会害虫——放高利贷的当铺老板娘,慌乱之下又杀了对方的妹妹。
犯下这桩谋杀罪之后,他处在极其痛苦的矛盾之中,无法摆脱惊惧的心情。他试图说服自己杀了那个人是正义的,是他为了理想所作出的伟大努力,却不能平复自己的良心,最终他在妓女索尼娅的感召之下,选择了向警方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八年。不久索尼娅也到了那里,两人萌发了爱情,拉斯柯尔尼科夫获得了新生。
《罪与罚》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最高水准。对现实和人性精准的把握和描写、对恩典和救赎深刻的理解与追求,使它超越文化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Dostoevsky(1821.11.11—1881.2.9)
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
1846年出版小说《穷人》,受到文学界好评
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被判死刑行刑前最后一刻改判流放西伯利亚
1859年回到圣彼得堡这十年确立了他不可动摇的基督教信仰
1857年与第一任妻子Maria结婚
七年后,Maria病逝
1866年,他遇见速记员Anna,两人于次年结婚
过了十五年被称为“神奇的年月”
1881年死于血管爆裂,当时正在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
代表作品
1846《穷人》
1861《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1862《死屋手记》
1866《罪与罚》
1869《白痴》
1872《群魔》
1880《卡拉马佐夫兄弟》
《罪与罚》主要人物关系 A 阿玛莉娅·费奥多罗夫娜·莉佩韦泽。马美拉多夫的房东。 阿廖娜·伊凡诺夫娜。放高利贷的,一个老太婆。 阿凡纳西·伊凡诺维奇·瓦赫鲁申。借钱给主人公母亲的商人。 B 彼特·彼特罗维奇·卢任。杜尼娅的未婚夫,玛尔法·彼特罗夫娜的远亲。 波琳卡,...
评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著《罪与罚》中,辍学的法律系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了验证人是否有杀害其他人的权力,杀死了一个当铺老太婆和她妹妹。在极为复杂的内心煎熬中,他最终在妓女索菲娅的影响下,认识到了自己的罪孽,因此重获新生。 看完以后,我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假...
评分青年拉斯科尼科夫杀了两个人,一个是计划内的,一个是计划外的。事实上,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充满了计划外因素,某种恐惧使他连大门没关这个严重的事实都忽略了。放下斧头那一刻起他就崩溃了:“难道是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 拉斯科尼科夫...
评分一年半以前的一篇文章,俄罗斯文学课作业。课没去过几次,怀着游戏的心态写了这篇文章。拖拖斯基老师应该被雷到了吧。 —————————————————————— 试分析《罪与罚》与《水浒传》中不同的“杀人”心态 摘要:《罪与罚》与《水浒传》这两部著作都就“杀人...
评分第一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他的文笔很平淡普通,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没有什么经过太多抽象的分析的东西,但很真实,读着也很舒服,总比那些内容空洞只有无意义的词语堆砌的东西值得一读。 这本书,吸引我的,内容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便是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陀的...
3月大部头1打·“爱使他们复活了,对另一个人来说,这个人的心就是永不枯竭的生命的源泉。”陀真的很厉害,对人物心理无处不在的描写和情绪无孔不入的宣泄,完全把人带入了情节当中,仿佛是自己在做那些事、体会那些情绪,虽然痛苦,但也痛快。一群在迷雾中奔跑的人,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光芒,想给生活一个笑脸,连假装都笑不出来,就是这么的无可奈何,但陀就是陀,始终不放弃用“爱”救赎,这是他的美好之处。可是问题在于,如果我信“爱能救赎一切”,倒可以聊以自慰,可我又不信,这就是我的悲剧所在。不过还是感谢陀,让我不杀人也能明白一些事情,更加珍惜一些人事物,也心安理得的接受“痛苦乃生活之常态”,挺好的。继续打陀,俄国文学可真真好看呀!
评分3月大部头1打·“爱使他们复活了,对另一个人来说,这个人的心就是永不枯竭的生命的源泉。”陀真的很厉害,对人物心理无处不在的描写和情绪无孔不入的宣泄,完全把人带入了情节当中,仿佛是自己在做那些事、体会那些情绪,虽然痛苦,但也痛快。一群在迷雾中奔跑的人,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光芒,想给生活一个笑脸,连假装都笑不出来,就是这么的无可奈何,但陀就是陀,始终不放弃用“爱”救赎,这是他的美好之处。可是问题在于,如果我信“爱能救赎一切”,倒可以聊以自慰,可我又不信,这就是我的悲剧所在。不过还是感谢陀,让我不杀人也能明白一些事情,更加珍惜一些人事物,也心安理得的接受“痛苦乃生活之常态”,挺好的。继续打陀,俄国文学可真真好看呀!
评分陀佬的书看一本揭一层皮。
评分拉祖米欣我敬重你.
评分【2019第15本】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时,是二十三岁。当他第一次见到五十岁的斯维德里盖洛夫,后者对他说:“我总觉得,您身上有某种东西和我相似。”在这个时候,斯维德里盖洛夫还不知道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伟人-虱子”理论,更不知道他已经杀了人,却凭着同类的嗅觉,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们同样作为“伟人-虱子”理论的簇拥者,倘若拉斯科尔尼科夫没有在索菲娅的帮助下自首伏法,并且深刻忏悔自己的罪孽,那么,他必然会一步步抛弃向善的一面,成为斯维德里盖洛夫这种视人命如草芥的恶徒。在结局中,他们二人都通过自己心爱的女人,获得忏悔与救赎,由《罪与罚》这两条互相映照的故事线,我们不得不叹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妙的叙事结构,在罪与罚、爱与救赎的深刻命题中,谱写了这样一部荡气回肠的巨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