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刻本研究

明嘉靖刻本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西书局
作者:李开升
出品人:
页数:42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2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751520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版本学
  • 文献学
  • 版本學
  • 目录学
  • 明嘉靖刻本
  • 版本目录
  • 文獻學
  • 明史
  • 明嘉靖 刻本 研究 古籍 出版史 书法 文献 中国史 印刷技术 版本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是关于明嘉靖刻本的断代版本研究。作者遵循版本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字体风格为主要依据,将嘉靖刻本划分为苏式本、京式本和建式本三类,对这三类版本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了嘉靖刻本的地域差异及其关联,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嘉靖刻本复杂的面貌。

本书分绪论、上编和下编三个部分。绪论概括了嘉靖刻本由明代至今的研究历史,并重点引入“实物版本学”的理论。上编梳理了嘉靖刻本的发展史,提出了新的分类标准,归纳出苏式本、京式本和建式本三种基本类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嘉靖刻本分布与演变的规律。下编选取天一阁所藏135种具有代表性的嘉靖刻本撰写书志,以刻书地为序,全面且直观地反映了天一阁藏嘉靖刻本的特色以及明嘉靖间两京十三省刊刻书籍的概貌。

作者简介

李开升,1982年生,河南睢县人。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版本目录学、藏书史。编撰《天一阁藏〈四明丛书〉珍稀文献图录》等书,在《文史》《文献》《历史档案》《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信息


绪论
一、 嘉靖刻本研究史
(一) 资料积累时期(嘉靖至明末)
(二) 赏鉴嘉靖本之开端(清初至黄丕烈)
(三) 嘉靖本收藏和研究之高潮(晚清至民国)
(四) 从衰落到复兴(1949年至今)
二、 实物版本学与嘉靖本研究
(一) 版本学理论研究之意义
(二) 实物版本与实物版本学
(三) 从“观风望气”到版本类型学
(四) 实物版本学中之嘉靖本研究
上编 通论
第一章 嘉靖刻本之类型
第一节 前人有关嘉靖本之分类
第二节 嘉靖本之三种类型
一、 三种类型之划分
二、 苏式本及其版本特征
三、 京式本及其版本特征
四、 建式本及其版本特征
第二章 苏式嘉靖本之兴盛
第一节 苏式本之起源
第二节 苏式本之初兴
第三节 苏式本之大兴
一、 南直隶苏式本
二、 浙江苏式本
三、 福建苏式本
四、 山东苏式本
五、 其他诸省苏式本
第三章 京式嘉靖本之承续
第一节 京式本之地域分布
一、 两京
二、 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
三、 江西、浙江
四、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第二节 京式本与科举录
一、 嘉靖本科举录及其刊刻
二、 嘉靖本科举录之版刻风格及其成因
三、 从登科录看京式本字体之演变
第三节 京式本与藩府刻本
第四章 建式嘉靖本之分化
第一节 嘉靖以前建本之版刻风格
第二节 前期建式本及其第一次分化
第三节 后期建式本及其第二次分化
第五章 嘉靖刻本之鉴定
第一节 嘉靖本鉴定与翻刻
一、 嘉靖翻刻前代本
二、 嘉靖翻刻嘉靖本
三、 后世翻刻嘉靖本
第二节 嘉靖本鉴定与刻工
一、 刻工之翻刻
二、 刻工之地域
结语
下编 经眼书志
引用版本分类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实物版本学的研究,依托于版本调查,并有赖于个案研究与总体概括两条轨迹的共同提升。嘉靖朝刻书,在中国版刻史上颇有承前启后之地位,但以往的“教科书”式的逻辑线索与粗线条的印象,难免把问题看简单了。 文献研究上,内容和形式是两头,传统的学术训练里,重文献考证而对文...

评分

实物版本学的研究,依托于版本调查,并有赖于个案研究与总体概括两条轨迹的共同提升。嘉靖朝刻书,在中国版刻史上颇有承前启后之地位,但以往的“教科书”式的逻辑线索与粗线条的印象,难免把问题看简单了。 文献研究上,内容和形式是两头,传统的学术训练里,重文献考证而对文...

评分

实物版本学的研究,依托于版本调查,并有赖于个案研究与总体概括两条轨迹的共同提升。嘉靖朝刻书,在中国版刻史上颇有承前启后之地位,但以往的“教科书”式的逻辑线索与粗线条的印象,难免把问题看简单了。 文献研究上,内容和形式是两头,传统的学术训练里,重文献考证而对文...

评分

实物版本学的研究,依托于版本调查,并有赖于个案研究与总体概括两条轨迹的共同提升。嘉靖朝刻书,在中国版刻史上颇有承前启后之地位,但以往的“教科书”式的逻辑线索与粗线条的印象,难免把问题看简单了。 文献研究上,内容和形式是两头,传统的学术训练里,重文献考证而对文...

评分

实物版本学的研究,依托于版本调查,并有赖于个案研究与总体概括两条轨迹的共同提升。嘉靖朝刻书,在中国版刻史上颇有承前启后之地位,但以往的“教科书”式的逻辑线索与粗线条的印象,难免把问题看简单了。 文献研究上,内容和形式是两头,传统的学术训练里,重文献考证而对文...

用户评价

评分

将嘉靖本分为苏式、京式、建式三个系统进行分析,超越了之前对嘉靖本风格大而化之的概括,很有启发。

评分

粗略地翻了翻,因为对版本学没太大兴趣,所以对专书版本的分析几乎全部略过。精彩之处很多,比如:1.强调版刻风格地域差异的同时,也考虑到地域间的渗透和刻工流动等,而且分析得非常认真;2.对版刻风格的介绍细致入微,比如苏式本横画收笔处向上突出成直角,建本是用力一顿形成圆角,这些我以前都木有考虑过

评分

嘉靖本存世三千种左右,版本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分视野下,勾勒出苏式的崛起到万历宋体字的产生、京式内府本与藩府刻本的字体的影响、建本的没落。但事实上,共时地域典型特点与渗透、官刻坊刻与私人刻本风格的变迁、翻刻宋元本乃至嘉靖本导致的考古层位的打破,各种线索交错下,没有一个线索是唯一的。这也是这本书着力之处。此外,脚注信息量丰富,特别是辨析一些著录版本的错误,很见功力。

评分

嘉靖本存世三千种左右,版本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分视野下,勾勒出苏式的崛起到万历宋体字的产生、京式内府本与藩府刻本的字体的影响、建本的没落。但事实上,共时地域典型特点与渗透、官刻坊刻与私人刻本风格的变迁、翻刻宋元本乃至嘉靖本导致的考古层位的打破,各种线索交错下,没有一个线索是唯一的。这也是这本书着力之处。此外,脚注信息量丰富,特别是辨析一些著录版本的错误,很见功力。

评分

用版本类型学统摄全书,所以整个下编录的刻本是以刻书地排序。看来文科研究的材料数变多之后类型学化是大趋势了,从比较学到类型学一进步。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实物版本学与校勘学的分立。作者录了很多字体风格比较,我就觉得有开拓空间,既然现在做类型学材料多了。那么可以从计量风格学里借鉴。而像tkasasagi博士近年专注于用深度学习研究日本的くずし字,国内OCR的研究也很多了,但这些毕竟是校勘学导向的,如果用类型学做导向,那都可以顺带研究异体字了。数理化这方面语言学已经发展一些了,演化学、接触学甚至现在的网络分析都有了一定成果。对于版本来说,刻书地、历代收藏、刻工、覆刻、刀功等会把每个文物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作者好像不太关注明清小说的刊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