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主要收入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该章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并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此书评仅针对《当代学术棱镜译丛·MEGA:陶伯特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一书】 张一兵(张异宾)教授在译序中说,他们翻译时“译出副卷中的文字说明部分,舍去德文文献细解的部分”,据说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国内大部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都先后购买了MEGA2的原...
评分引言 马克思说,那些德国的批判家们对德国的批判从未离开过哲学的基地,问题在于他们理论的动力只是批判。既然人的一切行为都从意识中来,那么只需用充满道德正义的话语修正人们的意识便足够了。用词句去反对词句,用一种解释去推翻另一种解释,这种纯粹的批判作用的对象并不是...
评分 评分马克思思考的起点是人的异化问题。 从这一个起点出发,走向了两个向度的批判:其一是意识形态的批判;其二是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在《资本论》中,这两个向度的批判被结合在一起。 这一“异化”的主题在不同思想者中被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探究。它也体现于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沉沦”...
评分(一) 任何的理论观点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相对的,我这一刻说过的话已不是刚才你所听到的那一句。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人作为时空中渺小的一个存在,更是无能为力。 马克思理论是真理,然而理论总是灰色的,实践和认识之树才常青。与时俱进地去认识,也只不过是数学...
每一个单个的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向往,很多的被改造,或是“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研究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以及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换形式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同时由此出发来阐明意识的各种理论产物和形式,并溯清其过程。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人类历史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从具有民族和地域局限性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共产主义事业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只有在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
评分脱离教科书后读过的第一本专著。感觉自己原有的世界观在不断动摇和重组。
评分三刷。带着不同的问题去读,收获是不一样的。
评分费尔巴哈祭天
评分每一个单个的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向往,很多的被改造,或是“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研究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以及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换形式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同时由此出发来阐明意识的各种理论产物和形式,并溯清其过程。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人类历史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从具有民族和地域局限性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共产主义事业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只有在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