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被西方学者称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的最后遗稿。它收集了作者从1914年至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和酝酿,又是这位思想大师理论发展的直接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万花筒”。这部著作简练如洗,议论精深,别具风格,作者的随想随记和作者的精神风貌及其一生的特征都融为一体,体现其中。
维特根斯坦(1889—1951),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11年在剑桥大学师从罗素。192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1939年继承摩尔在剑桥大学的教授职位。1947年辞去教授职务,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现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现代西方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的关键人物。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前期的思想对逻辑经验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期思想则开日常语言学派之先河。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等。
这本书是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些日常笔记的选集。维特根斯坦何许人也?1889年生于奥地利,其家族富有程度在当时的欧洲仅次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可以说是出生时就含着金汤勺。后来他资助了不少穷困的艺术家;再到后来把所有他的那份遗产放弃给了他的兄弟姐妹;他的三个兄弟自...
评分 评分1 科学是一种使人重新入睡的手段。 2 文化的消失并不意味着人的价值的消失,它只不过意味着这种价值赖以得到表达的某些手段的消失。 3 对某人谈论一些他不懂的事情,那是无意义的,即使你补充说他不能理解(这经常发生在你所爱的人身上。) 4 如果你不愿...
评分哲学,科学,美术,音乐,信仰,真是神马都有,神马都是浮云…… 这个配上那么多彩图,好看啊,也帮助了解了,这个伟人的这个一些想法啊
评分有人如此这般地作出反应,他说:“不,那个我不能忍受!”——便予以抵制。或许这会导致一个同样难以忍受的境地,到了那个时候用来进一步反抗的力量恐怕也被耗尽了。人们说:“如果他没有那样做,祸害也就可以避开了。”但是,什么东西可以证实这一点?谁知道社会发展所依据的...
新译本
评分译者序真是啰里啰嗦啊!
评分3.5 译自德语原文的新译本,译者序虽琐碎,译文却很通畅。要问的是,题目为何延续“文化与价值”这种似是而非的错译(稍了解些维特根斯的都明白他不会这样大而不当地命名),且为了配合密涅瓦这个出版品系列多加一个“论”字,真是本末倒置。尾页原名直译的“驳杂的议论”不是很好吗?
评分老师翻译的书,可惜被浙大挖走了,哭泣。
评分老师翻译的书,可惜被浙大挖走了,哭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