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閻連科 散文 中國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父親 文學 隨筆 非虛構
发表于2025-01-23
我與父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荒誕現實主義大師剖析自我的真情之作:在我所有作品中,這是一顆鑽石,和書的厚重相比,奬項和盛譽都太輕瞭。
◆獨傢收錄閻連科真摯長文《被我走丟瞭的傢》,理解父輩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運。
◆被中央電視颱、中國散文協會和《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評為年度優 秀作品。
◆讀完這本書,就是完成瞭一次自我救贖、一趟精神上的返鄉之旅。
《我與父輩》是一部長篇散文作品,是閻連科對父輩的一次寫作祭奠,是一個兒子跪在祖墳前的默念、迴想和懊憶。
“我不斷地迴傢、迴傢、再迴傢,把寫作《我與父輩》當成一種贖罪和懺悔,直到覺得自己又是那塊土地的兒子瞭,纔可以重新上路遠行。”
◆隻有經曆瞭災難幻滅的人,經曆瞭死亡般窒息的人,纔能夠正視鄉村社會的深層隱語,閻連科把那些痛感統統壓在自己的身上,去為一個民族背負黑色的棺槨並踩齣一道道的墓誌銘。
——魯迅紀念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孫鬱
◆連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當代中國*有探索勇氣的小說傢,他的小說從不重復自己的寫作經驗,每一部都具有小說形式的探索性,開掘著新的令人喜悅的思想深度。
——復旦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傢 陳思和
◆閻連科有一種愣勁,強行穿過荒誕地帶,有一種不妥協的精神。或許他本來就是中國當代小說傢中的共工,他為什麼就不能頭觸不周山呢?
——北京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傢 陳曉明
◆閻連科以一種令人迷戀的崇高挑戰敘事的極限,他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們應當直麵我們不敢直麵的現實,記住我們可能已經忘卻的記憶。
——文學評論傢 程德培
閻連科
1958年齣生於河南嵩縣田湖,1978年應徵入伍,1979年開始寫作,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冼為堅中國文化客座教授。
曾獲第一、二屆魯迅文學奬及第三屆老捨文學奬,入圍2012年度法國費米娜文學奬短名單、2013年布剋國際文學奬短名單;獲得第十二屆馬拉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奬、2014年卡夫卡文學奬、2015年日本推特文學奬、2016年第六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奬“紅樓夢”奬。
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爾維亞等二十多種語言齣版。
代錶作品
長篇小說 《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風雅頌》《炸裂誌》
中篇小說 《年月日》《黃金洞》《耙耬天歌》《朝著東南走》
短篇小說 《黑豬毛白豬毛》
散 文 《我與父輩》《田湖的孩子》
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在於閻連科的坦誠。他生於土地,並從這片土地上逃離。他看得到這裏的傷痛,心懷愧疚,滿懷依戀。
評分2009年英特頌齣瞭這本書,其老闆袁傑偉先生在上海請閻連科老師吃飯,當時我和袁先生過從甚密,得以叨陪末座,因而認識瞭閻老師。同年3月,英國企鵝齣版社在蘇州舉辦“中英文學翻譯培訓研討班”,閻老師和我都參加,袁先生特意從上海趕過去又請吃瞭一頓晚飯。此後因為我深居簡齣,而且生性疏懶,幾乎從來不主動聯係彆人,再次相見已是今年夏天。那天聽閻老師說起他的作品在國內齣版不易,殊感遺憾;正好果麥文化總裁瞿洪斌老師在座,便提議由果麥再版此書,瞿老師慨然應允,為此事操勞良多。倏忽半年過去,新版順利齣來,推薦給大傢。#我和一本書的緣分#
評分樸拙,熱忱,舉重若輕。談不上自我解剖,迴憶卻像故鄉窗颱上的玻璃,月亮照著黑凜凜壓過來,直麵那一扇清冷的白。老老實實講故事,不卑不亢談人生。對於生死,哺育,盡孝,鄉愁的描寫皆是老生常談,但在平實中自有力量,流暢而豐滿。重新思索我們這一代人逃離傢鄉的意義,還有難以割裂的情感與傳承。如他所說,那是一堵完整的牆。
評分我從這本書裏學到的最重要的人生功課,就是閻連科在書中展示的一種試圖理解故鄉、父輩以及他們所象徵的價值觀的樸素、笨拙的努力。我們太過於習慣抱怨父輩的冥頑、固執和狹隘,埋怨他們如何不理解自己,與他們進行對話是如何艱難(這樣的聲音在豆瓣尤其常見),有多少人為理性對話做過真誠的努力?多少時候隻是我們想隱藏自己之於父輩的優越感和不耐煩,就急著給他們貼上一個“不可理喻”的標簽?答案隻有自己知道。每一代人的價值觀自由其經曆所滲透,沒有嘗過緻命的飢餓和匱乏滋味的我們,自然會對高油高糖的飲食癖好和囤積癖嗤之以鼻。對物質條件更充裕、受教育程度更高、見過的世界更廣闊的年輕一代來說,“我們”理解“父輩”,跟“父輩”理解“我們”,哪個更有成功的可能性?這本書是個示範。
評分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在於閻連科的坦誠。他生於土地,並從這片土地上逃離。他看得到這裏的傷痛,心懷愧疚,滿懷依戀。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青铜饕餮”一章中写道:“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就大历史的演进而言,李泽厚...
評分 評分我们知道知青和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伤痕经历,总以为只有他们才是那段历史唯一的受伤者。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因为他们用知识掌握了话语权,他们自己为自己记录和编织记忆。而那段历史中也许存在伤痕更加沉重的人群,这些人,他们因为“不会说话”,未能够占据话语权,因为他...
評分我與父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