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阎连科
出品人:果麦文化
页数:2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59076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阎连科
  • 散文
  • 中国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父亲
  • 文学
  • 随笔
  • 非虚构
  • 家庭关系
  • 父辈
  • 成长故事
  • 代际传承
  • 亲情
  • 回忆
  • 人生经历
  • 情感共鸣
  • 真实记录
  • 生活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荒诞现实主义大师剖析自我的真情之作:在我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奖项和盛誉都太轻了。

◆独家收录阎连科真挚长文《被我走丢了的家》,理解父辈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运。

◆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年度优 秀作品。

◆读完这本书,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一趟精神上的返乡之旅。

《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是阎连科对父辈的一次写作祭奠,是一个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我不断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写作《我与父辈》当成一种赎罪和忏悔,直到觉得自己又是那块土地的儿子了,才可以重新上路远行。”

◆只有经历了灾难幻灭的人,经历了死亡般窒息的人,才能够正视乡村社会的深层隐语,阎连科把那些痛感统统压在自己的身上,去为一个民族背负黑色的棺椁并踩出一道道的墓志铭。

——鲁迅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郁

◆连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当代中国*有探索勇气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从不重复自己的写作经验,每一部都具有小说形式的探索性,开掘着新的令人喜悦的思想深度。

——复旦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思和

◆阎连科有一种愣劲,强行穿过荒诞地带,有一种不妥协的精神。或许他本来就是中国当代小说家中的共工,他为什么就不能头触不周山呢?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阎连科以一种令人迷恋的崇高挑战叙事的极限,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们应当直面我们不敢直面的现实,记住我们可能已经忘却的记忆。

——文学评论家 程德培

作者简介

阎连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田湖,1978年应征入伍,1979年开始写作,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冼为坚中国文化客座教授。

曾获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及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获得第十二届马拉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卡夫卡文学奖、2015年日本推特文学奖、2016年第六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

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出版。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

中篇小说 《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

短篇小说 《黑猪毛白猪毛》

散 文 《我与父辈》《田湖的孩子》

目录信息

自序 被我走丢了的家
第一章 我的那年代
小学
《红楼梦》
枪毙
写作
寂冷的光亮
高考
第二章 想念父亲
土地的身影
盖房

失孝

战争
命运
罪孽
清欠
结去
第三章 大伯一家
人物
织洋袜
偏爱
爆发
盖房
相媳
尊严
赌博
走向短路
电视
铁成
连云
歇息
后事
面向死亡
去处
第四章 我的四叔
日子与生活
一件布衫
静夜
一桩事情
一头沉
收麦后
在车站
回乡

墙里墙外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散文般地记录我、父亲、大伯和四叔之间的生活记忆,第一次看阎连科的书,更多的是感动,为书中文字的真诚感动,作者的家在偏远山区,“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虽然充满着无边的贫穷,却也充满着无边富裕的恩受。父亲的勤劳和忍耐为他的子女树立着榜样,母亲的节俭、贤能...  

评分

似乎有一两个月没在当当购书了,某日在办公室不太忙得时候,又到当当闲逛,偶遇《我与父辈》,作者的名字叫阎连科,可能我真的太孤陋寡闻,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这本书在畅销帮,看了看评价和内容提要,喜欢,那就买下吧。书在周一的时候送到,这些天晚上一直狠命睡...  

评分

似乎有一两个月没在当当购书了,某日在办公室不太忙得时候,又到当当闲逛,偶遇《我与父辈》,作者的名字叫阎连科,可能我真的太孤陋寡闻,反正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这本书在畅销帮,看了看评价和内容提要,喜欢,那就买下吧。书在周一的时候送到,这些天晚上一直狠命睡...  

评分

每天一打开浏览器就觉得有一股大酱味儿,在链接跳转的迷失里不时提醒自己要做什么,逻辑越来越牵强和脆弱,在这场你来我往的角逐里,我癫狂的两手乱抓,然后一个浪过来,就又被淹没过去了,一天下来大脑缺氧,着急上火,咳嗽又接二连三。 主动,从来都是缺失的,开始收紧自己...  

评分

对于父亲,作为儿女的我们与他有着血脉之间的关联,有着扶养之恩。父亲就如一座高山,他是一个家庭的脊梁,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也是每个家庭的心脏。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对于父亲我们总是有着许多无法言说的爱和恨,也有着为人父的责任和无可奈何。 古往今来写父亲的文章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功课,就是阎连科在书中展示的一种试图理解故乡、父辈以及他们所象征的价值观的朴素、笨拙的努力。我们太过于习惯抱怨父辈的冥顽、固执和狭隘,埋怨他们如何不理解自己,与他们进行对话是如何艰难(这样的声音在豆瓣尤其常见),有多少人为理性对话做过真诚的努力?多少时候只是我们想隐藏自己之于父辈的优越感和不耐烦,就急着给他们贴上一个“不可理喻”的标签?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每一代人的价值观自由其经历所渗透,没有尝过致命的饥饿和匮乏滋味的我们,自然会对高油高糖的饮食癖好和囤积癖嗤之以鼻。对物质条件更充裕、受教育程度更高、见过的世界更广阔的年轻一代来说,“我们”理解“父辈”,跟“父辈”理解“我们”,哪个更有成功的可能性?这本书是个示范。

评分

三个小时左右看完,其间不断感慨,真适合做阅读理解啊!

评分

读着这本书,想起小时候邻居一个老爷爷(比爷爷还要大一辈的老人,我们那叫老爷爷),每天唱的一句戏:人在阳间熬时光,熬了一天少三晌……后面是啥忘了,对于许多农村人来说,这一辈子就是熬过去的。

评分

对不起 自序读得我有点恶心…有的地方让我看到了和以前所认知的不同(比如知青) 有些地方还是觉得有些啰嗦繁复 虽然是一本好书 只是 以后再不能说阎老师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了

评分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阎连科的坦诚。他生于土地,并从这片土地上逃离。他看得到这里的伤痛,心怀愧疚,满怀依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