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他出身平常,家族五六百年没出过秀才,可谓典型的小镇青年。
他智商平常,考了7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顺利进入翰林院。他一生崇尚笨拙,以扎实而非机巧取胜。
他踌躇满志进京,面对全国精英,发现自己见识狭隘、观念鄙俗,陷入自卑和焦虑。三十而立,他立志学做圣人,研读经典,广交朋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京期间飞速升迁。
他善于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统率群雄。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江自尽,多次深陷绝境。47岁时更被皇帝弃用,陷入人生低谷。
蛰居老家两年,他反思自我,最终大悔大悟。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位极人臣。
他眼光长远,审时度势,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落后观念,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知名历史学者,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任大型纪录片《孔子》《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
曾国藩,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并且不留骂名,全身而退。他的《曾国藩家书》,摆满了书店一角。他的一生,被许多学者反复研究。他的后人们,也闪耀在各个领域的舞台上。 初读《曾国藩传》,实在是读得很浅,但是又深深被这个人震憾,他身上所具备的很多优秀品质都是我们...
评分初识曾国藩,是太平天国的敌人、反派。小时候喜欢看电视剧《太平天国》,对其中的细节已经记忆不深,但是印象中太平天国因曾国藩兄弟覆灭,年少之时并分不清良莠,更谈不上分辨剧中的善恶,虽然知道太平天国后期的混乱,却也对曾氏兄弟没什么好印象。 初闻曾国藩,是长辈口中的...
评分2018年的冬天,我过得很不好。一直嚷嚷着要去大城市的我还是回到了家乡小城,一直嚷嚷着要做老师的我屈从于父母的意志还是选择了放弃,就这样,在毕业那年的夏天,我和一直以来的梦想告别,就像当年和梦想了十年的西交大告别一样,虽然我没有考上西交大,但被录取的学校也不错...
评分在微博上一直关注张宏杰老师。作为一个当代历史学者,张老师的微博,有历史,也有社会现实。他谈一些问题,既有史家眼光,也有知识分子的情怀,让我受益良多。 几年前读过张老师的一本《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讲环境、社会制度对国民性塑造的过程。从春秋战国一直分析到明清,...
三十五岁,读曾国藩,如是年龄,如是人,读如是书。对过往评判修改改正;对现在布局观摩体谅;对未来修为改正。三十五岁开始真切的对人生做减法,喜欢的到底有没有用,人生需要做到什么。深切思考,余音绕梁不久。
评分鸿篇巨制,读曾国藩一书足矣。
评分又一本张宏杰,又一本曾国藩。 自1994年的盗版《挺经》、《冰鉴》与《曾国藩家书》开始,到后面唐浩明的《曾国藩》,张宏杰的几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本书的封底梁启超、毛泽东与蒋介石对曾的评价,而对于曾的认识也随着经历的增长与晚清时局的了解越发清晰。 看曾国藩本身的资质、京官开始的理学功夫、三次大败后的和血吞牙、湘军的治军理念、与咸丰与慈禧的交互、围棋爱好与顽廯缠身的病痛……你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凡人。 看湘军的发展与袁世凯及民国军阀的林立,湘军的训导、民歌教育等与我方部队管理,湘军与官方南北大营被咸丰远离一线调度的惨败……你更可以看到管理学的很多命题。 你以为曾氏只会“打呆仗结硬寨”,你可曾看到所谓的惨败对于曾氏的大局观来说的瑕不掩瑜? 曾氏,爱围棋,不是没有道理[偷笑]
评分作者开篇就明确了本书的作用为“为读者提供一本关于曾国藩的简明传记作为入门书”,有的读者批评的理由还是语言过于通俗(翻译成白话文太多余),篇幅太短。这好比一个本想吃精致西餐的人却跑进一家KFC,自然会失望。
评分作者开篇就明确了本书的作用为“为读者提供一本关于曾国藩的简明传记作为入门书”,有的读者批评的理由还是语言过于通俗(翻译成白话文太多余),篇幅太短。这好比一个本想吃精致西餐的人却跑进一家KFC,自然会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