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说起来面儿挺广,北京人说话、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艺杂耍儿……这些个东西搁一块儿就是“京味儿”。今儿个这本书说的是“京味儿”的吃食。春天的春饼,夏天离不开的芝麻酱,初秋吃的烧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就是不特别的东西,北京人吃起来可特有讲究。怎么讲究?您慢慢看。
崔岱远,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地道的北京人,打小儿在紫禁城边儿的南池子长大,做过工程师,现为某出版社编辑,编辑过百十来本书,在《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怀念北京的文章。2007年出版了《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播。近些年,他积极倡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档栏目学者嘉宾,连续担任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主讲专家,被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节授予“北京读书形象大使”称号。
我喜欢摄影,对影像比较敏感,也喜欢用影像记载个人的感受。我读过《消失的北京胡同》,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很有京味儿。《京味儿》则是另一种方式,更近距离,更生活,感受北京的味道。读完,特别亲切,带我回到往昔。闻到北京菜市场的味道,记忆犹新的味道。双棒、北冰洋...
评分读这本书时,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我们这些被认为是摒弃了传统的80后一代人,可能会成为那老北京遗韵的最后见证人,甚至也可能成为那个早已远去的背影的最后一班守卫者。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不要责怪一些厨师做出的老北京菜肴和小吃的味道不地道,因为那些厨师也没有...
评分 评分地道的北京人,讲究的北京菜,熟悉的故乡情…… 正如作者所说,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吃食,习惯正在消失,一不小心就成了文化遗产。 那么多带着浓浓京味儿的北京小食,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勾得我隔三差五就得按着书上的说法去做一道菜,当然去做,去吃的过程,就是回味和体会北...
评分相比之下 还是喜欢梁实秋 虽然确实但就“京味儿”来讲 梁实秋的感觉好像是仿造的北京特产,但是讲“味儿”还是梁实秋的更妙
听完了 真好
评分从未想到吃与文化的交融这么深,吃的是味道、是地位、是习俗也是生活,北京这座作为政治中心的都城,吃的更是精细、讲究,就连普通的吃食,都透露出一种文化人的品味,只是书中的好多食物在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遗憾啊~
评分一本好吃的书。每一篇每一个美食都让我欣喜。有回忆、有趣味,而且这些味道大多现在还能寻到。
评分[7/10] 其实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北京的美食不算丰富,但一些食谱和吃法还是很想尝试,如虾皮酱和虾米汤拌炸酱面。另,十分怀疑“儿”字占了全书字数的十分之一。
评分一本好吃的书。每一篇每一个美食都让我欣喜。有回忆、有趣味,而且这些味道大多现在还能寻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