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本名林山木,潮州澄海人,在汕头及英国剑桥接受教育。曾在香港《明报》及《明报晚报》任职。1973年创办《信报》,1975年创办《信报财经月刊》,长期主持两份报刊的笔政。已结集发行的经济及政治评论集有《身外物语》等70余册,皆由台湾远景出版集团出版。
曾园 最近读到香港的林行止先生的随笔集《英伦采风》。书中“记录了六十年代中期作者在英生活的鳞爪”,其中有两篇文章谈到了索尔仁尼琴。第一篇纯粹是资料,介绍了这位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资讯。第二篇叫做《拉杂谈索尔仁尼琴》,在这篇文章里,林先生提到了这位苏...
评分曾园 最近读到香港的林行止先生的随笔集《英伦采风》。书中“记录了六十年代中期作者在英生活的鳞爪”,其中有两篇文章谈到了索尔仁尼琴。第一篇纯粹是资料,介绍了这位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资讯。第二篇叫做《拉杂谈索尔仁尼琴》,在这篇文章里,林先生提到了这位苏...
评分两年前读的,很喜欢,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写在节日里自己一人读谱,以及学习古琴的情节。古曲今不弹,甚为寂寥,作者飘泊异乡形单影只,亦寂寥。全篇没有渲染如何寂寞,那么心如止水,能心如止水做这些寂寥的事,又是何等寂寞。
评分曾园 最近读到香港的林行止先生的随笔集《英伦采风》。书中“记录了六十年代中期作者在英生活的鳞爪”,其中有两篇文章谈到了索尔仁尼琴。第一篇纯粹是资料,介绍了这位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些资讯。第二篇叫做《拉杂谈索尔仁尼琴》,在这篇文章里,林先生提到了这位苏...
评分两年前读的,很喜欢,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写在节日里自己一人读谱,以及学习古琴的情节。古曲今不弹,甚为寂寥,作者飘泊异乡形单影只,亦寂寥。全篇没有渲染如何寂寞,那么心如止水,能心如止水做这些寂寥的事,又是何等寂寞。
书里写的是60年代中后期, 一个香港留学生眼中的英伦生活,四十年光阴的穿越,读来依然亲切真诚,每每有拍手称好的冲动.或许这座岛国的有些人与事从来没有改变.文字流畅自然,倒是没有通常文人散文的卖弄矫情.
评分书里写的是60年代中后期, 一个香港留学生眼中的英伦生活,四十年光阴的穿越,读来依然亲切真诚,每每有拍手称好的冲动.或许这座岛国的有些人与事从来没有改变.文字流畅自然,倒是没有通常文人散文的卖弄矫情.
评分书里写的是60年代中后期, 一个香港留学生眼中的英伦生活,四十年光阴的穿越,读来依然亲切真诚,每每有拍手称好的冲动.或许这座岛国的有些人与事从来没有改变.文字流畅自然,倒是没有通常文人散文的卖弄矫情.
评分书里写的是60年代中后期, 一个香港留学生眼中的英伦生活,四十年光阴的穿越,读来依然亲切真诚,每每有拍手称好的冲动.或许这座岛国的有些人与事从来没有改变.文字流畅自然,倒是没有通常文人散文的卖弄矫情.
评分书里写的是60年代中后期, 一个香港留学生眼中的英伦生活,四十年光阴的穿越,读来依然亲切真诚,每每有拍手称好的冲动.或许这座岛国的有些人与事从来没有改变.文字流畅自然,倒是没有通常文人散文的卖弄矫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