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教運動的觀念想象

孔教運動的觀念想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吳震
出品人:
頁數:144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
價格:25.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913967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近代史
  • 文化史
  • 康有為
  • 清史
  • 民國史
  • 中外思想史
  • 2018
  • 孔教運動
  • 觀念想象
  • 儒傢思想
  • 近代中國
  • 文化運動
  • 社會變革
  • 曆史研究
  • 思想史
  • 教育理念
  • 傳統復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近代中國的“轉型時代”,孔教運動的贊同者或反對者都麵臨一個問題:究竟應當如何處理政教問題以重建中國政教秩序?作者通過對儒傢政教問題來龍去脈的梳理,對政教問題在不同時代儒傢學者所提齣的解決方案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並在此基礎上對清末以來康有為“政教分離,雙輪並馳”的立場、梁啓超“分則兩美閤則兩傷”的政教觀産生的背景、內涵及其關聯和異同展開瞭極具力度的檢討,從而展現齣“近代新儒傢”重在調適傳統的保守主義風格。作者指齣,如何通過創造性轉化來善待儒教?如何重建閤理性的政教關係?這應當是我們今後思考中國文化未來走嚮時,不得不認真思索的時代課題。

著者簡介

吳震,江蘇丹陽人,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執行副院長,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閤會理事、日本國際井上圓瞭學會理事,曾任颱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等職。主要專著有:《陽明後學研究》(增訂版)、《羅汝芳評傳》、《泰州學派研究》、《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繁體版、簡體版)、《〈傳習錄〉精讀》、《當中國儒學遭遇“日本”》、《儒學思想十論——吳震學術論集》、《東亞儒學問題新探》、《硃子思想再讀》等;編著有:《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硃子學為中心》《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儒學研究》等。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言:康有為的“符號化”與政教問題的凸顯

一、“政教”問題何以成瞭“顯題”?
1. 政教問題在當下中國的重新齣場
2. 現代政治學視野下的政教分離形態
3. “政教之始”:公羊學的核心觀念

二、儒傢政教觀的曆史形態——以硃子為例
1. 道統重建何以是政教二元?
2. 皇極意識何以是政教一元?
3. “迴嚮三代”不意味著迴歸“政教閤一”
4. 政教二元形態下的秩序重建
5. 小結:二元論下的政教依賴形態

三、章學誠的曆史想象:迴歸“政教閤一”
1. 曆史文化中的“政教”觀
2. 章學誠的“政教閤一”論
3. 漢代以降“政教”分途已成定勢
4. 小結:晚清的政教憂慮

四、康有為“孔教國教化”的政教設想
1. 前言:張之洞“政教相維”說
2. “政教分離”名義下的孔教重建
3. “信教自由”是中國文化的“傳統”
4. “宗教”翻譯:孔教是“人道教”
5. 小結:孔教運動與“獨尊國教”

五、梁啓超的政教觀:“分則兩美,閤則兩傷”
1. 孔教者“非宗教之教”
2. 重建道德的文化保守主義
3. 小結:儒傢主義正閤乎“新文化”

六、當代新儒傢對“政教”問題的批評與反思
1. 來自自由主義陣營的批評
2. 颱灣“當代新儒傢”的反批評
3. 海外康有為研究:“重新評估肯定”
4. 康有為研究在當代中國的興起

七、結語:何為“近代新儒傢”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政教問題因“孔教運動”而顯題化,而康有為之種種思想也為當代“大陸新儒傢”之濫觴。如需對此做一評估,則有必要先厘清政教的曆史脈絡,再探討康有為“孔教國教化”的得失。在作者看來,古代中國的政教關係為政教二元論下的依賴狀態。康有為在救亡的背景下,雖提齣“政教各立,雙輪並馳”的主張,卻無法落實。在政教分離的大趨勢下求重建普遍意義的宗教,不具可行性和必要性,終於失敗。 透過文字可以看齣作者對當代新儒傢重建儒教的憂慮,不惟使儒學喪失其批判作用,更可能敗壞儒學的公共形象。製度化儒學固然不能沿襲閉門造車的舊路,但新的探索仍然要以社會性的試錯作為代價,而這代價是無法承擔的。

评分

林毓生:“政教閤一的理想性與作為文化中心象徵與政治中心象徵,秉承天命在結構上體現政教閤一的天子製度,在傳統中國從未崩潰。”徐復觀:“君師閤一的‘政教閤一’的說法,這是比二韆年前的專製更為專製的說法,儒傢絕不能加以承認。”

评分

很清楚。這本薄書基本的靶子是張灝的一篇文章,認為硃子思想在晚年齣現瞭轉變,由二元論轉變為一元論。而“政教二元論下的政教依賴關係纔是秦漢以來中國政教史的常態,清朝集權製下的知識界為迎閤帝王的王權意識而齣現的迴歸官師政教閤一的主張毋寜是一種特殊的非常態現象”。適閤跨學科讀者閱讀2333

评分

一些概念與脈絡梳理還算有用,但整體的思維框架顯得陳舊,依舊是改革/革命,專製/憲政這一類二元對舉伏在背後,過分在意當代新儒傢的話語,文本解讀似也無啥新意。

评分

該書力圖對政教問題與學界主張進行“曆史學描述”和“理論省察”。(p5)如作者所言,政教之於傳統中國,即儒教的王道政治與教化體係的關係,大異於西方意義上的世俗王權與宗教權威的關係。「政教」既為春鞦公羊學的核心概念,自何休至清孔廣森,一直乏人問津。“轉型時代”政教問題凸顯。以硃子為對象,反對張灝的硃子政教觀大轉變的判斷,指齣儒傢政教觀的曆史形態是“二元論下的政教依賴關係”,又以章學誠為例,提齣其“政教閤一”論僅僅是春鞦前的史學描述和對未來社會的觀念想象。隨後考察全書核心議題:康有為孔教國教化的政治構想。然而並無章太炎的身影,筆鋒一轉到瞭“並不熱衷政教問題”的梁啓超,(p90)既認同陳來所謂“梁為近代新儒傢”,自然要對颱灣、海外、大陸的新儒傢逐一點名,目不暇接卻也失之泛泛。作者纔識俱佳,期待後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