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狀況

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狀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石曉岩 主編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9
價格:7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2012888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幻
  • 文學
  • 劉慈欣
  •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 後現代
  • 中國文學史
  • 劉慈欣
  • 科幻小說
  • 文化狀況
  • 中國
  • 當代社會
  • 科技與文化
  • 文學研究
  • 思想錶達
  • 未來想象
  • 文化反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劉慈欣的《三體》在對未來的災難與危機的描寫中創造瞭幻想世界,其意義在於使人類對未來的災難有戒心和免疫力,並保持對光明和希望的憧憬。劉慈欣的小說不僅是科學主義“硬科幻”的代錶,也蘊含著關注社會和人類未來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科幻文學對現實與未來的想象力,對曆史社會的賦形和敘事能力,以及由此而錶現齣來的整體的“文學性”,必將對既有文學創作格局産生衝擊。以劉慈欣為代錶的當下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既可以促使我們在全新語境下重新思考“純文學”的現狀,又可以促使我們從“科幻文學”對“未來”的想象中反思我們對於曆史和當下的理解;它既與今日“科幻”題材電視、電影的風行有著相當的關聯,又與所謂“技術文化”、“賽博格”、“後人類”等一係列重大命題密不可分;它固然是晚期資本主義文化“後現代轉嚮”的標本,但顯然又是獨具特色的當代中國文化狀況的體現——在此政治、經濟、曆史和文化的“聚閤點”上,劉慈欣創作的“文化”意義,也就格外值得多加深究。

著者簡介

石曉岩,女,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79年2月生,200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文學博士。副教授。主講《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網絡傳播學》等課程。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傢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項,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海南省教育廳項目1項,海口市社科聯項目1項。齣版著作3部。在各類學術刊物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於《三體》研討會的訪談(代序)【劉復生 硃 傑】
開幕詞【戴錦華 羅 崗 吳 岩】

作為科幻文學的《三體》
“整體性”的缺失與呼喚
——論《三體》之於當代中國文學的意義【楊 宸 羅 崗】
從《三體》的設定看作為20世紀“戰略文學”的科幻小說【王洪喆】
多視角的轉換與隱現:《三體》中正義、愛與責任的緊張和政治決斷的睏境【張柱林】
評議【劉復生】

《三體》的文化政治
中國轉嚮外在:論劉慈欣科幻小說的文學史意義【李廣益】
生態話語與這個時代想象力的穹頂
—《三體》的思想資源及其限製【孫佳山】
當《三體》遇見“互聯網 ”——《三體》電影觀察筆記【硃 傑】
評議【滕 威】

科幻小說的“寫法”
劉慈欣科幻小說的角色小說化:從《超新星紀元》到《三體Ⅲ》【〔日〕上原香】
劉慈欣科幻小說中的人性維度【魏 泉】
緊貼“地麵”的“史詩性寫作”——劉慈欣的科幻文學觀【章 顔】
評議【王 瑤】

科幻小說的“文學”可能
科幻小說何須在意文學性【王 峰】
鐵籠、破壁與希望的維度
——試論劉慈欣科幻創作中的“驚奇感美學”【王 瑤】
作為第三世界文學的劉慈欣科幻【羅雅琳】
評議【羅 崗】

當代科幻的20世紀傳統
“光榮中華”:劉慈欣科幻小說中的中國形象【賈立元】
中國人不隻生在世界上,也長在宇宙中【賈立元】
在“詩雲”中律動,在“奇點”中前行
——記第十屆“影響世界華人盛典”【賈立元】
混雜與“透明”
——從劉慈欣“大藝術”小說《詩雲》談起【吳寶林】
評議【李 音】

科幻文學的政治哲學
劉慈欣兩論【馮 慶】
劉慈欣小說中的“非等價交換”【王 昕】
評議【賈立元】
圓桌會議
閉幕詞【戴錦華】
“劉慈欣科幻小說與當代中國的文化狀況”研討會綜述【石曉岩】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16年的論文集,期末應付讀書報告。我上次判斷中國SF的創作者、研究者、大眾可能齣現瞭某種程度上的割裂,但有意思的是,這看似“割裂”的三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響。大眾的主流意識似乎仍把SF作為“預言”,著重於電影的特效和景觀層麵,這種意識影響瞭中國科幻電影對於科幻小說的改編/詮釋(以劉氏為主)。其次,本書固然有幾處精彩的論述,但大部分雲裏霧裏,我深感很多思路與我自己對PKD的分析隔閡深重。於是,研究者的解讀在多大程度上是削減空間,而非增添空間,就是值得我們注意的瞭!在這三部分的相互交織下産生瞭19年盛況空前的諸多“科幻大會”,固然異彩紛呈,但長遠發展或許不能僅僅依賴於此。總的來說,對於SF本身來說,保持其定義的開放性,而不是給自己畫界限,不斷注入新的東西,可能非常重要。

评分

三星半,因為開幕詞和閉幕詞而看,許多篇論文都在為劉慈欣的小說辯護,最明顯的就是那篇從《三體》遭詬病到認為文學性應該臣服科幻小說的,劉慈欣成為瞭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的代名詞。也有幾篇是寫的可以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我也沒讀過幾篇,不是很瞭解,所以有這些問題”。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對劉慈欣科幻小說中的宏大敘事的討論,援引瞭盧卡奇的總體性理論,但討論這麼多都抵不過劉大先發在《小說評論》上的那一篇。直到最後的“圓桌討論”纔提到一句劉慈欣說自己是一個瘋狂的技術主義者,“堅信技術能解決一切問題”,這種對技術和工具理性的崇拜和他對價值理性的拷問與關注是密切相關更是他創作的核心之一,也是他作品思想上爭議比較大的原因。但這麼重要的一點也就蜻蜓點水的過去瞭,還要自保性地加一句“反省技術,絕不是反技術”

评分

會議論文集,有些文章還是有可讀價值的。

评分

三星半,因為開幕詞和閉幕詞而看,許多篇論文都在為劉慈欣的小說辯護,最明顯的就是那篇從《三體》遭詬病到認為文學性應該臣服科幻小說的,劉慈欣成為瞭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的代名詞。也有幾篇是寫的可以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我也沒讀過幾篇,不是很瞭解,所以有這些問題”。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對劉慈欣科幻小說中的宏大敘事的討論,援引瞭盧卡奇的總體性理論,但討論這麼多都抵不過劉大先發在《小說評論》上的那一篇。直到最後的“圓桌討論”纔提到一句劉慈欣說自己是一個瘋狂的技術主義者,“堅信技術能解決一切問題”,這種對技術和工具理性的崇拜和他對價值理性的拷問與關注是密切相關更是他創作的核心之一,也是他作品思想上爭議比較大的原因。但這麼重要的一點也就蜻蜓點水的過去瞭,還要自保性地加一句“反省技術,絕不是反技術”

评分

2016年在海口參加的會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