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原是费孝通用英文写成的博士论文,原题《中国农民的生活》。是费孝通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开弦弓村调查研究的成果,书中作者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作为费孝通研究乡土中国的代表作品,该书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类学著作之一,被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费孝通(1910—2005)
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曾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并成为该会会员。1981年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的赫胥黎(Huxley)奖章。1988年在美国纽约获不列颠百科全书奖。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该年度亚洲文化大奖。
主要作品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査》、《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正在写农业部分,又翻出来读了一下,在30,40年代,费的笔下就记录了后来成为研究热门的各个主题,那么,从江村,又能走向何方? 不管是在政治学,还是经济学,还是社会学,XX学等各个领域,都能听到关于农耕文化的传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中国是一个...
评分社会学本科,李强老师城市社会学课程读书笔记。欢迎讨论。 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乡村 ——读费孝通《江村经济》 费老的《江村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史中的名著,最初脱胎于作者于1936年7-8月在江苏省开弦弓村的参与观察留下的记录。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描绘了一个典型中国江...
评分正在写农业部分,又翻出来读了一下,在30,40年代,费的笔下就记录了后来成为研究热门的各个主题,那么,从江村,又能走向何方? 不管是在政治学,还是经济学,还是社会学,XX学等各个领域,都能听到关于农耕文化的传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中国是一个...
评分«江村经济»是一部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太湖边一个普通乡村-开弦弓村的社会学调查报告,在此之前,人类学的调查往往乐此不疲的选择偏远地区和低级社会样本,而«江村经济»选择了一个大国的、当前的、现实的、以及作者自身成长的社会区域进行调查,体现了人类学对于社...
评分1)为什么? “由于家庭工业的衰落,农民只能在改进产品或放弃手工业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改进产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再组织的问题……因此,仅仅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最终解决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
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一直是一个难题,这本书以此为研究,提出的观点都很厉害啊。
评分摘自费孝通先生在正文结尾处的总结:“现在日本入侵,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打破过去在土地问题上的恶性循环。成千个村庄,像开弦弓一样,事实上已经被入侵者破坏,然而在它们的废墟中,内部冲突和巨大耗费的斗争最后必将终止。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这个废墟之上。我衷心希望,未来的一代会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称赞我们,正是我们时代的问题。我们只有齐心协力,认清目标,展望未来,才不辜负于我们所承受的一切牺牲和苦难。”
评分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研究得很透彻,观察细腻,读起来深有感触。
评分考虑到年代因素,费老这本书确实很细致很伟大,但离现代生活确实遥远了,读的时候一直在脑补我妈常看的年代乡村剧。
评分可以说是为中国最初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范本。人类学研究涉及关乎人类存在的一切,从土地生产到家庭结构到职业分化,从经济基础的变革到对精神文化的影响。人类学立足于生存的最低层面,一直触碰摸索到人精神生活的顶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