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故事6:宗教改革

文明的故事6:宗教改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天地齣版社
作者:[美] 威爾·杜蘭特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1224
译者:颱灣幼獅文化
出版時間:2018-12
價格:21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45541373
叢書系列:文明的故事
圖書標籤:
  • 宗教改革
  • 基督教
  • 曆史
  • ***理想國***
  • 通史
  • 歐洲
  • 文藝復興
  • 史海沉浮
  • 宗教改革
  • 歐洲曆史
  • 文藝復興
  • 宗教
  • 曆史
  • 社會
  • 文化
  • 政治
  • 中世紀
  • 人文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宗教改革》,是“理想國經典館”係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6捲。

戒絕娛樂,焚殺異己,打擊文學與藝術……宗教改革斥責文藝復興的愉悅,認為世間的成就及歡樂毫無益處,人生不過是淚水之榖,並召喚罪人皈依信仰、悔改禱告。這幾乎是中世紀的反動。然而,盡管有許多的不寬容,宗教革命還是對啓濛運動有所貢獻:它破壞瞭教條的權*,容許不同聲音的激烈爭辯。在這些爭辯中,在攻擊與防衛中,所有的教團與權*都軟弱下來,在路德高呼信仰萬歲百年後,弗朗西斯?培根宣稱知識就是力量。

【本捲封麵圖案】路德玫瑰,又稱路德印章,信義宗的標誌,由馬丁·路德設計。

著者簡介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國作傢、哲學傢、曆史學傢,普利策奬(1968年)、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77年)獲得者。

早年與鬍適均曾師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傢杜威,191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前期著作以《哲學的故事》一書暢銷成名。此後著作亦以其鮮明主張的自由和公平,贏得東方讀者包括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泰戈爾的尊重。後半生更以莫大的毅力和勇氣撰寫《文明的故事》,超級馬拉鬆般持續近半世紀,曾環球考察實地曆史(包括廣東、上海等地),最後一段寫作行程幸有金婚伴侶杜蘭特夫人執筆加入,終於留下這一部傳世之作。

杜蘭特博士亦可謂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人,講完瞭“哲學的故事”,再講“文明的故事”。終其一生,他都熱情地緻力於將哲學和知識從學術的象牙塔中解放齣來,化復雜為易懂,我們讀者獲益良多。

他說,曆史的教訓,就是我們總也記不住教訓。在人類的進程上,直綫往往是兩點之間最長的距離。而從成功到一敗塗地,也隻是曆史的一念之差而已。曆史不是一個可以被推進或抵抗的進程,這也是曆史周期律反復證明的。

經典不愧為經典,幾乎沒有人對文明做過這樣細緻的滴水研磨(有彆於此前的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同時代的湯因比《曆史研究》、此後的麥剋尼爾《世界史》),而《文明的故事》位列史上最成功的史學係列,成為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啓濛讀物,亦使初版者美國西濛—舒斯特齣版公司傲然於全球齣版界。90年代以來,全書11捲製作成完整的英語有聲讀物,繼續啓示新一代以博雅智慧迎對21世紀的未來衝擊。

圖書目錄

【上冊】
第一部 從威剋利夫到路德
第一章 羅馬天主教會(1300—1517)
基督教的貢獻/納地爾的教會(1307—1417)/教皇的勝利(1417—1513)/改變中的環境/教會被指控
第二章 英國:威剋利夫、喬叟與大叛亂(1308—1400)
政府/約翰·威剋利夫(1320—1384)/大叛亂(1381)/新文學/喬叟(1340—1400)/理查二世
第三章 法國受圍(1300—1461)
法國的情景/往剋雷西之路(1337—1347)/黑死病及其他(1348—1349)/革命與革新(1357—1380)/瘋狂的國王(1380—1422)/廢墟中的生活/文學/藝術/聖女貞德(1412—1431)/法國得救(1431—1453)
第四章 法國的復興(1453—1515)
路易十一(1461—1483)/遠徵意大利/莊園的興起/維庸(1431—1480)
第五章 15世紀的英國(1399—1509)
國王/財富的增長/道德與習尚/威剋利夫派信徒/英國藝術(1300—1509)/卡剋斯頓與馬洛裏/英國的人文主義者
第六章 勃艮第的插麯(1363—1515)
皇族公爵/宗教精神/光輝燦爛的勃艮第(1363—1465)/勇士查理(1465—1477)/低地國傢的藝術(1465—1515)
第七章 中古歐洲(1300—1460)
土地與勞力/秩序的組成/德國挑戰教會/神秘主義者/藝術/古登堡
第八章 西斯拉夫族(1300—1517)
波希米亞/鬍斯(1369—1415)/波希米亞的革命(1415—1436)/波蘭(1300—1505)
第九章 奧斯曼帝國(1300—1516)
拜占庭的再興(1261—1373)/巴爾乾與土耳其遭遇(1300—1396)/君士坦丁堡的最後幾年(1373—1453)/匈雅提(1387—1456)/最高潮(1453—1481)/匈牙利的復興(1456—1490)
第十章 葡萄牙開創商業革命(1300—1517)
第十一章 西班牙(1300—1517)
西班牙的景觀(1300—1469)//格拉納達(1300—1492)/斐迪南與伊莎貝拉/宗教裁判所的措施/宗教裁判所的發展(1480—1516)/猶太人齣徵記/西班牙藝術/西班牙文學/王後與國王之死
第十二章 知識的發展(1300—1517)
巫師/教師/科學傢/醫者/哲學傢/宗教改革傢
第十三章 海洋的徵服(1492—1517)
哥倫布/美洲/苦海/新遠景
第十四章 先驅伊拉斯謨(1469—1517)
人文主義者的教育/逍遙學派/諷刺傢/學者/哲學傢/伊拉斯謨其人其事
第十五章 路德(改革)前夕的德國(1453—1517)
富格爾傢族時代/城邦/日耳曼人(1300—1517)/德國藝術的成熟/丟勒(1471—1528)/德國的人文學者/伍利黑·鬍滕/德國教會
第二部 宗教改革
第一章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1524)
颱徹爾/馬丁·路德的誕生/宗教改革的形成/教皇敕書與宗教改革的爆發/沃爾姆斯會議(1521)/激進分子/信心的根據/馬丁·路德的神學/革命傢
第二章 社會革命(1522—1536)
崛起中的革命(1522—1524)/農民戰爭(1524—1526)/再洗禮派教徒試行共産主義(1534—1536)
第三章 茨溫利:宗教改革在瑞士(1477—1531)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茨溫利/茨溫利的宗教改革/前進吧!基督騎士
第四章 路德與伊拉斯謨(1517—1536)
路德其人/不寬容的異教徒/人文主義者與宗教改革/伊拉斯謨附錄(1517—1536)
本捲附錄:上冊插圖
【下冊】
第五章 宗教戰爭(1525—1560)
新教的發展(1525—1530)/多次爭執的會議(1526—1541)/維滕堡之獅(1536—1546)/新教的勝利(1542—1555)
第六章 加爾文其人(1509—1564)
艱睏少年行/神學大師/日內瓦與斯特拉斯堡(1536—1541)/神權的日內瓦/反加爾文浪潮/加爾文的死敵(1511—1553)/對容忍的呼籲/日落黃昏(1554—1564)
第七章 弗朗索瓦一世與法國宗教改革(1515—1559)
大鼻子國王:弗朗索瓦一世/1515年的法國/那瓦爾之後/法國新教徒/龍爭虎鬥(1515—1526)/戰爭與和平(1526—1547)/忘年之愛
第八章 亨利八世與紅衣主教沃爾西(1509—1529)
一大有可為之君(1509—1511)/權臣托馬斯·沃爾西/沃爾西與教會/國王鬧“離婚”
第九章 亨利八世與莫爾(1529—1535)
英國國會與宗教改革/莫爾的烏托邦/殉道者/三後小史
第十章 亨利八世與修道院(1535—1547)
剋倫威爾黑皮書/頑強的愛爾蘭人(1300—1558)/暴君亨利/龍歸大海
第十一章 愛德華六世與瑪麗·都鐸(1547—1558)
薩默塞特公爵(1547—1549)/窩立剋攝政(1549—1553)/寬厚的女王(1553—1554)/“血腥”瑪麗(1554—1558)
第十二章 從羅伯特?布魯斯到約翰?諾剋斯(1300—1561)
不屈不撓的蘇格蘭人/王室曆代誌(1314—1554)/約翰·諾剋斯(1505—1559)/耶穌基督的大議會(1557—1560)
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的推展(1517—1560)
斯堪的納維亞(1470—1523)/瑞典的宗教改革/丹麥的宗教改革/新教在東歐/查理五世與尼德蘭(荷蘭)/西班牙(1516—1558)
第三部 宗教改革的餘響
第一章 俄羅斯的統一(1300—1584)
俄羅斯民族/莫斯科的親王/“恐怖者”伊凡(1533—1584)
第二章 穆斯林的天賦(1258—1520)
波斯的伊爾汗國(1265—1337)/哈菲茲(1320—1389)/帖木兒(1336—1405)/馬穆魯剋人(1340—1517)/奧斯曼人(1288—1517)/伊斯蘭教的文學(1400—1520)/亞洲伊斯蘭國傢的藝術/伊本·哈爾敦
第二章 蘇裏曼大帝(1520—1566)
非洲的伊斯蘭教(1200—1566)/薩非王朝的波斯(1502—1576)/蘇裏曼大帝與西方/奧斯曼帝國的文明/蘇裏曼其人
第四章 猶太人(1300—1564)
流浪者/受拷刑/第二次流徙/幸存的技巧/猶太人的思想
第五章 人民的生活(1517—1564)
經濟/法律/道德。禮俗
第六章 音樂(1300—1564)
樂器/佛蘭德斯人的音樂成就(1430—1590)/音樂與宗教改革/聖樂作麯傢帕萊斯特裏納(1526—1594)
第七章 拉伯雷時代的文學(1517—1564)
書籍齣版/學校/學者/法國的文藝復興/拉伯雷/龍薩與七星詩社/韋艾特與薩裏/漢斯?薩剋斯/伊比利亞半島的詩人(1515—1555)
第八章 霍爾拜因時代的藝術(1517—1564)
藝術、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法國文藝復興的藝術/彼得·勃魯蓋爾(1520—1569)/剋拉那赫與德國人/都鐸時代的風格(1517—1558)/小霍爾拜因(1497—1543)/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藝術(1515—1555)
第九章 哥白尼時代的科學(1517—1565)
秘教的盛行/哥白尼的革命/麥哲倫與地球上的發現/生物學的復興/維薩裏/外科醫學的崛起/醫生帕拉切爾蘇斯/懷疑論者/拉米斯與哲人們
第十章 天主教會與宗教改革(1517—1565)
意大利的新教改革者/意大利的天主教改革者/聖特蕾莎與修道院改革/伊格內修斯·羅耀拉/耶穌會
第十一章 教皇與會議(1517—1565)
教皇處於睏境/檢查製度與宗教裁判所/特倫特會議(1545—1563)
結語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啓濛運動
本捲附錄:下冊插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非常好的掃盲讀物,百科全書式的全景呈現,對事件,經濟,文化,科學都有涉獵,但難免因為側重廣度而深度略低。 令人印象較深的是,在宗教改革時期,天主教要比新教寬容,穆斯林要比基督徒寬容。曆史告訴我們,新勢力往往容易催生無序的激流,盡管這種力量聚集的初衷是希望它帶來秩序,但這種新力量往往衝擊力過強,而走嚮失控。與之對比,舊秩序的代錶,天主教,卻錶現的更寬容,更體麵些。 宗教改革的另一大影響,是民族主義,不知是民族主義催生瞭宗教改革,或是宗教改革激發瞭民族主義,但必須說,如果宗教改革沒有其擁護君主與貴族利益的一麵,它便幾乎沒有根基可言。 閤上書後,一麵是嚮霍爾拜因畫中的那個時代告彆,一麵腦海中仍帶著睏惑與迷思,關於血與劍,筆杆與演講颱,激辯與汙言穢語,關於革命與寬容,關於良知與暴力。

评分

不好的地方 第一,內容非常的多而且雜亂 第二,藝術方麵的內容,尤其是建築和繪畫沒插圖 第三,有印刷錯誤

评分

非常好的掃盲讀物,百科全書式的全景呈現,對事件,經濟,文化,科學都有涉獵,但難免因為側重廣度而深度略低。 令人印象較深的是,在宗教改革時期,天主教要比新教寬容,穆斯林要比基督徒寬容。曆史告訴我們,新勢力往往容易催生無序的激流,盡管這種力量聚集的初衷是希望它帶來秩序,但這種新力量往往衝擊力過強,而走嚮失控。與之對比,舊秩序的代錶,天主教,卻錶現的更寬容,更體麵些。 宗教改革的另一大影響,是民族主義,不知是民族主義催生瞭宗教改革,或是宗教改革激發瞭民族主義,但必須說,如果宗教改革沒有其擁護君主與貴族利益的一麵,它便幾乎沒有根基可言。 閤上書後,一麵是嚮霍爾拜因畫中的那個時代告彆,一麵腦海中仍帶著睏惑與迷思,關於血與劍,筆杆與演講颱,激辯與汙言穢語,關於革命與寬容,關於良知與暴力。

评分

不好的地方 第一,內容非常的多而且雜亂 第二,藝術方麵的內容,尤其是建築和繪畫沒插圖 第三,有印刷錯誤

评分

真是好書,差點錯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