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閣匯記

汲古閣匯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蘇曉君
出品人:
页数:9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8-8-27
价格:1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97360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文献学
  • 版本学
  • 书籍史
  • 版本學
  • 書籍史
  • 文献
  • Histoiredulivre
  • EarlyModernChina
  • 汲古阁·古籍·文献整理·明代·书籍版本·中国古籍·文化传承·历史记录·手抄本·典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四百年前的毛氏汲古閣,不僅因雕版印書享譽當時,亦因文化傳播的功績而名垂後世並影響至今,然對其業績系統探究整理仍很欠缺。對汲古閣來說,盡管刻書、藏書、題跋均有專書載錄,當代某一專項的研究、考證亦有專著等,但在資料的搜輯運用、版本鑒定、數量統計諸方面,都存在一些不甚準確、完整之處,亦缺乏對汲古閣整體的認知。本書信而有征,主要包括汲古閣刻本、鈔本、藏本及相關書跋題評四部分,另有毛晉師友撰寫的毛晉小傳、墓誌,末附漫話一篇及簡目。

《汲古閣匯紀》對汲古閣藏書、刻書、題跋等均有研究考證,在資料的搜集運用、版本鑒定、數量統計等方面彌補了過去既有研究的不足之處,內容更加準確、完整,有利於對汲古閣做出全面的、整體的認識和研究,對於深入研究其出版宗旨、出版特點及對社會文化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對於深入研究其藏書宗旨、藏書特色及對其出版事業所起的推動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作者简介

蘇曉君,男,漢族,1957年10月生,河北巨鹿人。大學本科,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長期從事普通古籍編目整理工作。編著有《蘇齋散高》《蘇齋選目》等。

目录信息

一、例言
二、漫話汲古閣
三、汲古閣刻本書目
(一)緑君亭刻本
(二)汲古閣刻本
(三)知而未見刻本書目
(四)毛氏參刻《嘉興藏》書目
明崇禎十五年(1642)
毛晉損資刻本 明崇禎十六年(1643)
毛晉損資刻本 明崇禎十七年(1644)
毛晉損資刻本
毛晉損資刻經刊年不詳書目
毛晉之子損資刻經書目
附:毛晉參校《嘉興藏》書目
明崇禎十五年(1642)刻本
明崇禎十六年(1643)刻本
明崇禎十七年(1644)刻本
四、汲古閣鈔本書目
(一)已知鈔本書目
明末鈔本
清初鈔稿本
鈔年不詳本書目
(二)知而未見鈔本書目
五、汲古閣藏書
(一)已知宋刻本
附1:《天祿琳瑯書目》《天祿琳瑯書目後編》
附2:知而未見宋刻本
(二)已知金、元刻本
附1:《天祿琳瑯書目》之元刻本
附2:知而未見金、元刻本
(三)已知明清刻本
附1:《天祿琳瑯書目》《天祿琳瑯書目後編》之明刻本
附2:知而未見明刻印本
(四)已知鈔稿本
附1:《天祿琳瑯書目》《天祿琳瑯書目後編》之鈔本
附2:知而未見宋鈔及影宋鈔本
附3:知而未見元鈔及影元鈔本
附4:知而未見明清鈔稿本
附5:知而未見無版年本
(五)毛氏汲古閣藏書印
六、序跋題識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語
七、附録
(一)爲毛潛在隱居乞言小傳
(二)隱湖毛君墓誌銘
(三)附參考書目
八、書名所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藏书家、刻书家,汲古阁的书的递藏和流传,值得一做。书把汲古阁刻本、抄本、藏本、题跋汇为一编,可以当资料长编。只是,如何准确著录和具体的印本对应上,逐一追踪每一本的来龙去脉,本来是难度颇大的。约略从感兴趣的几本书看了下,对着索引查了一小部分,确实发现有几本作者说今下落不明的,其实都是有线索的;至于重复著录、异名同实、题跋版本弄错、索书号讹误,也在所难免,来日方长。还有书名的拼音索引,有异名的遗漏且不说,“重订”等等,都自动排到了Z,尴尬…

评分

汇聚之功,值得肯定。但距离汲古阁的透彻理解,尚有距离。书跋辗转汇合而来,然而无论刻书、藏书,对于每一部书(乃至包括底本的刊刻源流,刻本、书板的递藏)具体经过不熟、递藏源流的陌生,就难免混淆,而前人所述的讹误,亦辗转延续,使最后的结论难免郢书燕说。简繁字讹误较多。第一章,叙述扁平化,父子事业之不同,嗣后之流转,整个四百年变成铁板一块,缺乏历史感… 另外,存世钤伪汲古阁印书甚夥,须辨伪。

评分

作为藏书家、刻书家,汲古阁的书的递藏和流传,值得一做。书把汲古阁刻本、抄本、藏本、题跋汇为一编,可以当资料长编。只是,如何准确著录和具体的印本对应上,逐一追踪每一本的来龙去脉,本来是难度颇大的。约略从感兴趣的几本书看了下,对着索引查了一小部分,确实发现有几本作者说今下落不明的,其实都是有线索的;至于重复著录、异名同实、题跋版本弄错、索书号讹误,也在所难免,来日方长。还有书名的拼音索引,有异名的遗漏且不说,“重订”等等,都自动排到了Z,尴尬…

评分

作为藏书家、刻书家,汲古阁的书的递藏和流传,值得一做。书把汲古阁刻本、抄本、藏本、题跋汇为一编,可以当资料长编。只是,如何准确著录和具体的印本对应上,逐一追踪每一本的来龙去脉,本来是难度颇大的。约略从感兴趣的几本书看了下,对着索引查了一小部分,确实发现有几本作者说今下落不明的,其实都是有线索的;至于重复著录、异名同实、题跋版本弄错、索书号讹误,也在所难免,来日方长。还有书名的拼音索引,有异名的遗漏且不说,“重订”等等,都自动排到了Z,尴尬…

评分

汇聚之功,值得肯定。但距离汲古阁的透彻理解,尚有距离。书跋辗转汇合而来,然而无论刻书、藏书,对于每一部书(乃至包括底本的刊刻源流,刻本、书板的递藏)具体经过不熟、递藏源流的陌生,就难免混淆,而前人所述的讹误,亦辗转延续,使最后的结论难免郢书燕说。简繁字讹误较多。第一章,叙述扁平化,父子事业之不同,嗣后之流转,整个四百年变成铁板一块,缺乏历史感… 另外,存世钤伪汲古阁印书甚夥,须辨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