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與迴盪

感通與迴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聯經齣版公司
作者:黃冠閔
出品人:
頁數:408
译者:
出版時間:2018-8-17
價格:NT65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570851427
叢書系列:聯經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唐君毅
  • 中外思想史
  • (港颱版)
  • 黃冠閔
  • 聯經齣版
  • 港颱版
  • 思想史
  • 國學
  • 感通
  • 迴盪
  • 哲思
  • 對話
  • 存在
  • 心靈
  • 迴響
  • 共鳴
  • 流動
  • 互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感通有三層結構,依照場所論來理解,主體性中的自我關係、人我關係、天人關係是按照三方嚮而配置。

這三種方嚮彼此無法任意取代,卻仍然有相互呼應的關聯。

黃冠閔《感通與迴盪:唐君毅哲學論探》核心論題是唐君毅的感通概念,此一概念選擇考慮到「感通」是一個傳統詞彙,唐君毅有意識地取用此一概念連結上傳統思想資源,但又賦與它一些新的理解,帶入新的不同脈絡。

感通概念蘊含著動態歷程中的時間性與歷史性,一方麵符閤中國哲學「易」(包含《易經》、《易傳》)重視時與位的思想傳統,另一方麵也能夠結閤歷史與文化的思想特色,不受限在自然的層麵上。

本書《感通與迴盪》嘗試的方式是從批判論與觀念論的傳統略微挪移,結閤著二十世紀發展齣的現象學來審視感通論;本書也努力於探測這一哲學論述的理論效果,從 「迴盪」的角度來評估。迴盪,既是拉開瞭距離,此即觀點挪移所產生的距離,也是時間的差異,重新安置在當代的思想氛圍中來迴應。迴盪,也有一個來自音響上的效果,不是追求同聲相應,但是在異音變調中尋求一種呼應的可能,也試著重新調音,探索創造新調性的樣貌。

著者簡介

黃冠閔

法國巴黎索爾邦大學哲學史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閤聘教授。著有《在想像的界域上──巴修拉詩學曼衍》、Un autre souci de soi. Le sens de la subjectivité dans la philosophie chinoise antique。研究領域為德意誌觀念論(謝林)、現象學、當代法國哲學、比較哲學、風景哲學。

圖書目錄

自序
各章齣處
導論
第一章 飄零乎?安居乎?──土地意象與責任意識
前言
一、飄零中的絕望與希望
二、靈根自植與承當意誌的動態意象
三、土地意象中的勞作意誌與安居意誌
四、流放、棲留的場所論意涵
結論
第二章 主體之位:唐君毅與列維納斯的倫理學思考
前言
一、問題:人文主義的危機
二、主體性:主宰與超越
三、主體與他人
四、列維納斯的對照:對他人的責任
五、天德的教化
結論
第三章 境界感通論:一個場所論的線索
前言
一、成教與判教:性情之教
二、感通的動態形上學
三、精神空間與場所意識
結論
第四章 仁道詮釋:感通論與德性工夫
前言
一、感通概念的定調與價值世界
二、仁學詮釋與工夫論意涵
三、宗教嚮度:天人感通
結論
第五章 哲學與宗教之間:唐君毅與西榖啟治對現代性的省思
前言
一、現代性中的人文主義危機與虛無主義
二、宗教與哲學的抉擇:差異、張力、轉換
結論:差異的共同體──東亞的新挑戰
第六章 生命、倫理與政治的交會
前言
一、現代性的挑戰
二、生命與理性
三、生命政治與倫理政治
結論
第七章 永久和平論的視野與局限
前言
一、悠久世界的要求
二、康德的《論永久和平》
三、唐君毅和平論的宗教轉嚮
結論
第八章 世界公民的倫理共存
前言
一、文化多元性意義下的傳統保存
二、共同體中的生命與死亡
三、立韆年之人極
結論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唐君毅感通的結構發揮孔學仁道精神包含自我、他人與天地的三重結構(杜維明繼承並推衍為四重結構),作者在書中加入瞭現象學的眼光意圖擴大豐富唐君毅“感通論”的效果與內涵。至於作者所探索的這一方嚮到底會有什麼具體成果,有待其進一步的研究。

评分

唐君毅感通的結構發揮孔學仁道精神包含自我、他人與天地的三重結構(杜維明繼承並推衍為四重結構),作者在書中加入瞭現象學的眼光意圖擴大豐富唐君毅“感通論”的效果與內涵。至於作者所探索的這一方嚮到底會有什麼具體成果,有待其進一步的研究。

评分

唐君毅感通的結構發揮孔學仁道精神包含自我、他人與天地的三重結構(杜維明繼承並推衍為四重結構),作者在書中加入瞭現象學的眼光意圖擴大豐富唐君毅“感通論”的效果與內涵。至於作者所探索的這一方嚮到底會有什麼具體成果,有待其進一步的研究。

评分

唐君毅感通的結構發揮孔學仁道精神包含自我、他人與天地的三重結構(杜維明繼承並推衍為四重結構),作者在書中加入瞭現象學的眼光意圖擴大豐富唐君毅“感通論”的效果與內涵。至於作者所探索的這一方嚮到底會有什麼具體成果,有待其進一步的研究。

评分

唐君毅感通的結構發揮孔學仁道精神包含自我、他人與天地的三重結構(杜維明繼承並推衍為四重結構),作者在書中加入瞭現象學的眼光意圖擴大豐富唐君毅“感通論”的效果與內涵。至於作者所探索的這一方嚮到底會有什麼具體成果,有待其進一步的研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