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描述文官与武官政治权力自唐末至北宋中期的消长过程入手,分析导致双方在文化认同上由模糊转变为严重对立的因素。权力争夺是导致文、武官之间关系紧张的主因。为了争取君主的重视,文士将武人描述为贪婪无知,而强调自身具有学养、道德的重要性。随着文官权力自后周、北宋逐步扩张,文士对武官的歧视日益加深,并透过制度的规范,阻止文、武官身份的转换。文、武官对立因而成为宋代政治上无解的难题。
【编辑推荐】
作者用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论,对安史之乱后唐代文、武势力的消长,以及文士对军队、战争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做了深入分析。
方震华祖籍上海,1966 年生于台湾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所硕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以唐、宋时期政治、军事史为主,尤其关注军队体制、文武关系、战争叙事与夷夏关系等议题。
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旁征博引,引用较多典籍佐证,观点也都阐明出来; 文和武孰轻孰重在唐宋是绕不开,北宋重文轻武的大前提是想跟唐朝反着来,受过藩镇割据的影响,赵匡胤削弱武官权势,提拔文官也能理解,从而北宋文化达到历史高峰,但另一方面又因为重用文臣,在边疆受到制...
评分 评分很稳的一部作品,作者成书年岁较早,原作是用英文写的,历经周折后方有了中文版,是故书中保留着一些英文论文的特点,比如每个名字后的生卒年月和脚注的样式。 另外,有幸见到了方教授本尊,儒雅随和,讲座也有颇多启发;对谈吴铮强教授所提出的宋朝地缘政治的观点非常新颖。 ...
评分 评分去年末拜读王赓武先生《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甚惋惜王先生未及阐释后周至宋初的权力聚散过程。幸王先生在序言中叙及方先生《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一文,当时已拟美亚采买原版,随手检索国图,竟发现社科文献出版社已于18年12月出中译本。后一直关注此书发售情况,又...
直接读结论即可,全篇都在自说自话。没个案研究扯啥犊子呢!
评分原是作者2001年的博论,翻译出版已有些迟了,这些年对这段历史、这个主题的研究旨趣也有些变化。不过历史变迁的脉络梳理得很清晰,还是很有参考价值。作者并未运用太多理论解释,而更多旨在分析历史现象,对史料相当娴熟,也为后人研究同一问题开辟了路径。
评分没什么新意吧,而且笼统的叙述方式遮蔽了许多历史细节。文武关系这个着眼点也有些老了,邓小南、李全德等人做的研究更具代表性
评分今人常诟病中国文化自宋以后的抑武积弱,但往往不解,实乃唐宋变革间残酷政治社会现实的一大修正,起于体制,浸入文化。梳理清楚此阶段文与武的势力消长,是非常有意思的题目,遗憾尚有浮于流表之感,大有空间可深入。此外,有些基础史实上的硬伤,如宋太祖灭楚、闽,不准确。
评分仿佛是一本唐宋之际政治变迁,只不过用“文”“武”两类来作为叙述线索。西方汉学研究成分浓厚,多述而少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