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

烧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柏桦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袁剑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224200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人类学
  • 民间信仰
  • 社会学
  • 民俗
  • 文化研究
  • 宗教
  • 历史
  • 烧钱
  • 财经
  • 投资
  • 消费
  • 理财
  • 风险
  • 决策
  • 资金
  • 成本
  • 行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以化烧纸扎——特别是纸钱——的方式来祭奠已故亲人、祖先以及神灵。尽管常被指为浪费、淫邪,且曾被官方禁止,但这一民间传统依然长盛不衰。

《烧钱》一书从当代生活世界入手检视了这一惯俗,探究了它在传说和历史中的起源、它在古今社会形态中的角色、它的文化逻辑、它与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惯俗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关其价值本质的宏大的人类学问题。作者柏桦运用了田野民族志、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多种材料,结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现象学等理论,对“烧钱”传统做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管是从实践经验还是从理论框架上说,《烧钱》一书都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信仰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柏桦 (C. Fred Blake),(1942—2017年),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先后毕业于美国夏威夷大学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从1974年起任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荣誉教授。 他多次来华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曾任香港中文大学(1999年)、中央民族大学 (2007年,2010年)、吉首大学(2007年)访问教授。他的研究主要涉及汉人族群、美国早期华人社区社会史、墓碑和墓志铭、性别与缠足、祭礼等。除本书外,还著有《一个中国集镇的族群与社会变迁》(Ethnic Groups and Social Change in a Chinese Market Town ,1981)。

目录信息

夏日最后的玫瑰———中文版序言(王丽)
致 谢
导 论
第一章 交融
习以为常的态度
前人的研究
纸钱的生活世界
结论
第二章 纸卷
分类
钱的仿制品
纸钱
铜钱的咒符
银纸
金纸
制造金纸
结论
第三章 起源
民间故事
历史
结论
第四章 祭拜
纸钱符号学的完满:宇宙更新的生生不息
宇宙之火兴替中的炼金术和升华过程
意义模式
结论
第五章 意识形态
生活世界金钱化的物质基础
纸钱的文化形态
仪式的神秘化
现代
结论
第六章 牺牲
一般的牺牲
中国人的牺牲
自觉性身体的劳作
叠元宝的社会组织
造型
价值在于劳作
结论
第七章 鬼票
鬼票的历史和传播
鬼票符号学
分析方法
地府银行钞票
肖像身份和银行官员
国家货币的复制品
人民币
面额和通货膨胀趋势
符号的商品解构
鬼票知识的传授
结论
第八章 滑稽戏
鬼票中的物化
虚荣与幻象,欲望的时尚与流行
私人飞机和别墅
性用品、枪支和美女
新的销售点和营销策略
新的批评
结论
第九章 价值
社会经济
拜物教
后记:一沙一世界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译者:袁剑、刘玺鸿 纸钱习俗的历史缘起 历史常常被认为是过去事件的事实上的连续,但其也是过去事件的当下叙述。这第二种或者说叙述性的层面,则基于文人墨客的书面记载。诸如纸钱习俗这样的案例中,想要在这些书面记载中抓住活生生的现实是有困难的。这一问题也困扰着人类学...  

评分

译者:袁剑、刘玺鸿 纸钱习俗的历史缘起 历史常常被认为是过去事件的事实上的连续,但其也是过去事件的当下叙述。这第二种或者说叙述性的层面,则基于文人墨客的书面记载。诸如纸钱习俗这样的案例中,想要在这些书面记载中抓住活生生的现实是有困难的。这一问题也困扰着人类学...  

评分

2017年8月16日当我从我先生FredBlake(柏桦)的电子邮箱中读到关于《烧钱: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以下简称《烧钱》)中文版序言约稿的时候,他已经不幸突然于2017年4月19日因病去世。他在去世前两个星期还在坚持正常的教学和书稿的写作。 2016年下半年,Fred开始感到乏...  

评分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以化烧纸扎——特别是之前——的方式祭奠已故亲人、祖先以及神灵。尽管被指为浪费,且曾被官方禁止,但这一民间传统长盛不衰。” 或许正在读这段文字的大部分人在今天都做了同一件事情——烧钱。烧钱是一件很有魔力的事情,纸扎的物件经过烈火焚烧之后,...  

评分

从去年《烧钱》的网络书讯出现起,我就隔三差五收到各方师友推送的微信消息。当时,我刚出版了《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江浙锡箔的物质文化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研究的主题也与“烧纸钱”有关。大家都觉得我应该要读一读,甚至评一评这本书。收到书后,我差不...  

用户评价

评分

告别哲学才能有人类学研究。

评分

啊,很好玩,超好玩!很难得在今天看到这样一本稍微有点退守早期西马理论的论著了,虽然很不喜欢他的现象学与纸钱的脱节(这大概是我半年来读过最不H的H!),但符号学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还是很可爱的。他提到的各地风俗确实细致入微,在第八章中他说:“本书贯穿始终的一个观点是,不仅要从信奉者的角度,而且同样要从嘲笑者的角度来理解纸钱风俗。更为重要的是,信奉者和嘲笑者这种截然两分法只是探索性的。”我想很多人都会完全忽略掉二分的存在,但柏桦的视角确实给了我另一种切入方式,很有趣,纸钱并不应该简化纳入通用货币体系,千差万别的仪式背后通往什么,中国性在习俗中的体现——很可贵的观察。潘玮琳的书评也是好的。

评分

“随西人而舞”,哦作者原来就是“西人”

评分

2019-224。强行用西方思维解释中国文化。翻译得让人读起来太拧巴。

评分

作者不仅通过将烧钱这一现象放置在完整的祭拜仪式中,指出这一环节是整个仪式中最具主动性和自我生产性的部分,让本就蕴含着宇宙观念的铜钱通过升华真正在宇宙范围内完成财富循环,促成宇宙的更新。同时,它作为一种神秘化剥削的仪式,通过公开戏剧化自己的牺牲(指手工制作纸钱以保证其本真性价值)承担起供奉祖先(在家国同构的封建社会这等同于向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供奉)的义务。农民通过在这个高度结构化的物的社区(这一社区以给予和受赠的社会经济模式为主,一定的市场因素被规制为对其的补充和调节)努力劳作(被社会经济肯定的是任务导向型的劳作本身:吃苦)被嵌套进整个高度完善的封建形态当中。最后又提到资本主义体系的冲击在习俗中的反映,鬼票的超现实性暗含的反讽意味,作者还指出烧钱仪式可能拥有的普通民众借此超越制度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