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收录小津安二郎的珍贵文字,连缀成电影大师的光影人生,揭示《东京物语》《茶泡饭之味》等不朽影片的创作秘密,亲述物哀之美等小津风的形成来由,更有小津鲜少言及的人生故事。
小津安二郎一生坚持“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的信条,脚踏实地只开自己的“豆腐店”——通过摄影机深入思考事物,找回人类本来丰富的爱,找回属于人的温暖,并将这种温暖表现在画面上。全新增订版收录《蓼科日记》,以及小津御用演员佐田启二的《看护日记:那个老爷子不在了》,并披露小津安二郎多张珍贵生活照,从不同维度展示导演小津的人生故事。
每个热爱生活、热爱电影的人都会被小津打动,他的电影里流动的情感既深刻又强烈,因为它们反映了我们关心的事情:父母和孩子,婚姻和独居,生和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怀。
小津安二郎(1903-1963)
电影导演。生于东京,1923年进入松竹蒲田制片厂,1927年正式成为导演。2002年,被英国《视与听》杂志评选为“十大电影导演”之一,在该杂志评选的“十大电影” 中,其作品《东京物语》名列第三;在日本《电影旬报》2000年评选的“二十世纪十大日本导演”中,小津位居第二;该杂志2009年评选的“日本百佳电影”中,《东京物语》拔得头筹。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说:“如果我来定义为什么发明电影,我会回答,‘是为了产生一部小津电影那样的作品’。”
小津安二郎毕生最自豪的,是他无师自通创造出了自己的电影。《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收录的小津谈电影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他的电影创作经验谈,非常珍贵。小津是直觉的艺术家,而不是电影理论家,因此他的经验谈直白,坦率。譬如对他出了名的低机位仰拍手法,他解释说...
评分当他是一个导演的时候,无疑,他具备大师级的品质和才华。书中他关于各人以及作品的解读,即便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再看,仍然觉得有些话他说的很对。他眼中的昭和时代,他眼中的男人女人家庭,我们都恨不得有共鸣。 只是,当他摇身一变,成为侵华日军的一份子,甚至亲自拿着刺...
评分在小津的粉丝之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小津过世后,每年的12月12日,也就是小津的生日和死日这一天,他的墓碑上都会放着一束红蔷薇。红蔷薇是小津最喜爱的花,这大家都知道。这送花的人会是谁呢?人们都在猜测,据说有人看到在这一日的大清早,有位女人怀抱着花束,在手电筒的照引...
评分小津的电影是平淡甚至是乏味的,咋一看甚至没有剧情,只是截取一段日常生活而已,但若细看,其中一饮一食、一朝一夕乃至衣着摆设等等就全是内容,甚至缺一不可。用他的话来说,电影真正能感动人的并非跌宕起伏的“意外”,而是剧终之后的余味,是生活的本质与人性的温暖。
评分母亲生于明治八年,育有三男两女,我是次子。姊妹兄弟各自嫁娶,只剩下母亲和我同住,已经二十多年。 大概在单身的我这里住得舒服,也可能是还放不下我,母子俩就这么悠闲度日。 母亲早睡早起,我正好相反,即使在家里,我们也难得一起吃饭。 到去年为止,母亲还很...
观看的方式真的好重要。 小津是个好可爱的人。 最后一部分简直太太太难过了。
评分菊与刀
评分倔强固执,又打破常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关于明星的那一段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评分说实话,这书就是用来圈钱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太值得看的内容,只是小津散落在各处文字的集合而已,加上演讲,甚至最后还加上了别人对她死前的记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不多,随手就能翻完,虽然封面和装帧、印刷都很好,但也不值这个价钱。
评分也是我的心声吧……反而对小津在军队时的日记印象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