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荐 媒体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编辑推荐
《第七天》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交织成一部时代的寓言,余华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余华的写作,勇敢而不偏狭,幽默而不乏庄重。他的小说不仅揭示现实,也创造一种现实,并通过不断重释小说与现实的复杂关系,续写今日的文学中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
名人推荐
《第七天》某种意义上,打通了通向神性的一面。如果说它是一首歌,它一定是一支悲歌,如果说它是一部书,它就是一部时代的亡灵书。余华先生始终坚持为小人物写作,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写作,我非常赞赏和尊重他的写作态度。——张清华
这部小说是用诗的语言来写的,是余华不断试探文学、文学传统、文学艺术以及现实、个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成果,而我个人认为这探索是成功的。——张新颖
余华
1960年4月出生,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卡尔维诺说:”当我开始我的写作生涯时,每个青年作家都有一个明确的紧迫感,就是要表现他的时代,我满脑子良好的愿望,试图使自己与推动本世纪各种事件的那些无情的能量联系起来。不管是集体事件还是个人事件。我试图在推动我写作的那种富于冒险精神的、流浪汉小说式的...
评分余华是有野心的,但又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三月余华出席北师大入校仪式时,余华有些疲倦地说:“不要对我期望很高,我已经很累了” 对《第七天》的失望来源于我们翘首以盼的高期望,我们在与自己印象中的余华搏斗,这种高期望是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评分 评分6月16日,复旦的陈思和、哈佛的王德威、上海作协的王安忆等“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领军人物”齐聚复旦大学,举行了一场新世纪文学理论座谈会。作家王安忆发言说:“今天的文学批评使我感到恐惧,对所有的批评我都是不看的。”她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写作与批评同时发声,双...
评分我不明白为什么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会遭到那么多的诟病,很多人说有失水准,有些人说这是一篇新闻串烧,还有人说小说的语言苍白故事凌乱。我觉得这些论调标准诡异,过于冷漠,甚至近于毁谤。 《第七天》讲述的故事是完整的,而且每一处牵连和衍生都有其意义。主人公杨飞在死后...
这世上富人过着我想象不到的富裕生活,穷人过着我想象不到的穷苦生活。这世上自是有诸多不公平,但他最可怕之处在于富人越来越懂得学识修养的重要性,而穷人越来越尖酸刻薄不思进取。
评分更像是為了寫故事而塞進來的新聞。人物遍佈假惺惺的煽情,故也不像新聞,是余華為了表現「人間疾苦」而寫的小人物,只剩下扁平的苦難和淚水。
评分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天》
评分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天》
评分一句话概括,就是:人间不值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