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守住灵魂的底线》收录了潘光旦关于读书、教育、人文和社会思想等方面的散文和游记,阐述他学术理念和学术成果的同时,体现他的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为读者提供更鲜活灵动的潘光旦形象。既可供专业学术研究,也可供大众读者阅读,提高知识素养,扩大文化视野。
潘光旦,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曾经担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务长等职务,一生学有专攻,又博识多能,是一位在性心理学、社会思想史、优生学、人才学、民族史、教育学等众多领域都有很深造诣的学界泰斗。著有《冯小青》《优生概论》《自由之路》《家谱学》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知道潘光旦是因为费孝通,也曾读过费孝通笔下的潘光旦,文人的风骨在那样的年代确如朗朗乾坤。师从梁启超又有徒费孝通,无论从社科角度还是哲学角度再或者是文学角度,潘光旦的造诣都是出众的。他所提及的“位育”时至今日尚感后继无人,但为教育学留下的笔墨却谈不上过时。作为清华百年历史的四大哲人之一,潘光旦的哲思也令人钦佩,传统的儒学思想影响过深,哲得太“右”着实非我所好,却无可否认其价值。书名其实很讨巧,灵魂的底线哪来得标准答案呢?
评分题题扎心,是文人的前瞻性还是历史的复盘,请看走近灵魂的底线。
评分孔子讲中庸之道的目的在求得中行之人,是不偏不倚,是草重客观,客观即是原则。而现代派的中庸维持着大量的骑墙派,缺乏科学精神,模棱两可,东风西风,东倒西歪,冠上中庸的帽子以示素古、守礼。孔子说的是君子的中庸,而现在则是小人的中庸。
评分潘光旦先生是真正值得我们敬重的士大夫,早在1936年就指出了中国教育根本的问题,遗憾的是,近百年过去了,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近代所谓新教育有许多对不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教育没有能使受教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
评分知道潘光旦是因为费孝通,也曾读过费孝通笔下的潘光旦,文人的风骨在那样的年代确如朗朗乾坤。师从梁启超又有徒费孝通,无论从社科角度还是哲学角度再或者是文学角度,潘光旦的造诣都是出众的。他所提及的“位育”时至今日尚感后继无人,但为教育学留下的笔墨却谈不上过时。作为清华百年历史的四大哲人之一,潘光旦的哲思也令人钦佩,传统的儒学思想影响过深,哲得太“右”着实非我所好,却无可否认其价值。书名其实很讨巧,灵魂的底线哪来得标准答案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