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詩》通過分析林徽因、穆旦、顧城、海子、馬雁等幾位優秀漢語詩人及其詩歌,提供理解新詩的有效路徑,希圖使讀者麵對一首陌生的詩時不再膽怯和無所適從,而麵對熟悉的詩時,也可以恢復濟慈所說的“消極感受力”——在美麵前,一個人有能力經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 煩躁地務求事實和原因。
本書是waits繼《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之後,談論中國詩的第二本小書,這次談論的是尚處於未完成的新詩。倘若我們能藉此辨認齣那些值得信任的詩歌,體驗它,探索它,被它充滿,被它許諾,我們將有所收獲,這收獲不是知識上的,而是心智和經驗上的,像經受瞭一場愛情或奇異的風暴,我們的生命得以更新。最終,我們在由那些最好的母語詩人構築的漢語山河中,繼續分享和延展因他們的存在而變得更為廣闊的中文。
張定浩,筆名waits,1970年代生於安徽,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寫詩和文章,現居上海。
1. 把诗人的形象从古老精神话题的纠缠中扯出来。把注意力挪回诗人的教诲而非诗人的遭遇上。 2. 将诗与思、启示分离,将诗学区别于诗化哲学与宗教体验。把诗重新拉回词汇与音韵的层面。马拉美:诗句不是用想法,而是用词语来造就的。现代汉诗的发展中,对世界诗歌的翻译往往采用...
評分一 几年前推荐过《既见君子》,那是张定浩谈论古代诗人的书。 那本书写得很轻盈,从曹子建、阮嗣宗谈到陶渊明、李太白。 篇幅都不长,不追述诗人生平,只是对着诗,对照自己,写下些许感受、体悟,如此而已。 如此而已,却读得我很感动,张定浩打开了一扇门,通过它,我们每个...
評分 評分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这本对话录中,提出一个观点,即认为在古代哲学家的眼里,哲学并不是一种理论思辨和话语体系,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阿多说:“古代哲学作品的撰写并不是为了展现一个体系,而是为了产生一种培育的效果。”“哲学,正是切...
評分(2285字)在《取瑟而歌》中,作者张定浩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位新诗诗人: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从“所有的诗歌都是可解释的”角度,帮我们分析这五位诗人及其作品。在作者眼里,可解释,并不意味有着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说,“这首诗正在向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动...
讀完顧城那章後不得不平靜一會兒,上次因書而哭還是在塞林格那兒。我很感激作者能用這般理解的語調談論顧城。顧城是我讀的第一位當代詩人,高一。好幾年我隻讀過他,真的印證瞭詩,語言,會塑造齣屬於它的年輕人。我知道按他的詩去活是何感受。逃避他人的復雜黑暗而自居弱小孤獨。後來纔懂得感傷什麼也不是,但我對人際關係還是恐懼,還是力不勝任。我想擺脫他媚俗幼稚的語調,不雕琢的懶散,任性與封閉,就像擺脫原罪。所以,我很感激作者在今天也肯定這些詩的的確確美(夜深深的花束…仍觸動我啊),指齣他有自己的詩學確認,不是那本後人強加的瑣碎的全集。或許,當初學到的隻是最錶麵最簡陋的功夫,而真有分量的輕盈純真,幾乎透明的技法,是十五六歲的我忽略的。他是我最初的朋友,我洞悉他的弱點,但他不是敵人。換個視角。重新認識他。
评分本著“批評必須有益於自身”,完全理解為什麼會是這幾位。除瞭對林徽因不太瞭解,後麵四位跨越瞭我個人對漢語當代詩人的閱讀史,和他們的感情也都很深。與其說是重估,不如說是通過批評的努力而令他們重新結晶,留下真正屬於幸福的成分。所以我從來不願意從簡單的技術層麵去評價這樣的文章,因為它試圖呈現的是整體,是原貌。並且和我個人的生命體驗太像瞭,有好幾處思維裏微小的彎麯方嚮都完全一緻,每篇都能看哭TAT準備擇日重讀
评分詩心對詩心的見證。字裏行間浮動著「隱微的音樂」。每一篇都當之無愧地「成為另一首詩」。尤其可敬的是,作者敬重學養如同信仰,同時對「學院點金術」毫不姑息,就像他在溫柔敦厚的談話間時不時亮齣批判的鋒芒。
评分詩心對詩心的見證。字裏行間浮動著「隱微的音樂」。每一篇都當之無愧地「成為另一首詩」。尤其可敬的是,作者敬重學養如同信仰,同時對「學院點金術」毫不姑息,就像他在溫柔敦厚的談話間時不時亮齣批判的鋒芒。
评分真風雅是很難模仿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