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通过分析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等几位优秀汉语诗人及其诗歌,提供理解新诗的有效路径,希图使读者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时不再胆怯和无所适从,而面对熟悉的诗时,也可以恢复济慈所说的“消极感受力”——在美面前,一个人有能力经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 烦躁地务求事实和原因。
本书是waits继《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之后,谈论中国诗的第二本小书,这次谈论的是尚处于未完成的新诗。倘若我们能藉此辨认出那些值得信任的诗歌,体验它,探索它,被它充满,被它许诺,我们将有所收获,这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像经受了一场爱情或奇异的风暴,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最终,我们在由那些最好的母语诗人构筑的汉语山河中,继续分享和延展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为广阔的中文。
张定浩,笔名waits,1970年代生于安徽,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写诗和文章,现居上海。
取瑟而歌,很美的名字。 如果不是从豆瓣的推荐里看到,我真的不会有勇气拿起这样一本书。因为很少读现代诗,自认很难领悟到诗歌文字的美感和韵律。并且,读诗太难了,要有绝对沉寂的心境和安静的外部环境,或许是沐浴更衣内外皆净才能捧起如建筑如玑珠的文字,才能在文字神奇的...
评分 评分(2285字)在《取瑟而歌》中,作者张定浩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位新诗诗人: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从“所有的诗歌都是可解释的”角度,帮我们分析这五位诗人及其作品。在作者眼里,可解释,并不意味有着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说,“这首诗正在向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动...
评分张定浩在这本书中谈论的诗人,都过世了,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和马雁五位诗人。取瑟而歌四个字来自论语,意为不言之教,表达一种信任,懂得,以及共同参与。 诗人,诗歌本身,诗人的生活,还有议论纷纷的话题,常被杂糅在一起谈论,甚至话题和诗人的生活越过了诗歌本身,形...
评分“发明词语者发明未来,我们从最好的现代汉语诗人那里亲近母语,习得语言的奥秘。”
评分知识密度很高,像在读论文,但语言如此优美,消解了枯燥。作者对五位新诗诗人及作品的分析,扎实、充满诚意,不似以往的新诗解,解释本身成了新的谜团待解。精辟深刻的分析迭出,当然一部分得益于诗人自己的一些自我剖白、一部分得益于恰到好处引用国外诗论家的文字——正是这些真正打动了我。每一篇都是技术分析,词语、语法、句法、声乐——我同意这一点,诗首先是音乐的、格律的;作者让我知道诗也可以做技术分析,从语言本身。 作者的文字优美,但稍显孱弱:像是遁隐的古典隐士,没有强健有力的体格。这是作者的个人风格,无可厚非,也正合现在“文艺青年”的倾向。读完本书可以对什么是好的新诗有所体会,也可以对大学时自己曾写的所谓新诗付诸一笑了。
评分本着“批评必须有益于自身”,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是这几位。除了对林徽因不太了解,后面四位跨越了我个人对汉语当代诗人的阅读史,和他们的感情也都很深。与其说是重估,不如说是通过批评的努力而令他们重新结晶,留下真正属于幸福的成分。所以我从来不愿意从简单的技术层面去评价这样的文章,因为它试图呈现的是整体,是原貌。并且和我个人的生命体验太像了,有好几处思维里微小的弯曲方向都完全一致,每篇都能看哭TAT准备择日重读
评分定浩看诗看得极准,漫不经心中道出了许多不为外人道的秘密和症状。
评分好书,写海子的那篇最佳。张定浩是学者型的诗人,因其是学者,所以从文化角度谈诗可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因其是诗人,所以对写诗这件事本身足够内行,做起文本细读来条分缕析面面俱到。而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是一个严肃生活的人,对痛苦与爱,都有非常独到,同时又蕴藏着普遍性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