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原乡与文化象征,一直以来被人们赋予种种想象与寄托。然而,京都从八世纪的平安迁都发展至今的一千多年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一成不变才成为京都,而是持续不断的变化使其成为京都。
现在关于京都的旅游宣传和京都印象大多来自近代。事实上,我们在关注京都作为中央、男性、天皇、贵族的象征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作为地方史、女性、部落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只关注作为皇权象征的京都,还应把它放在整个日本史和地域史中进行考察。
本书以“道”和“场”作为关注视角,从东海道、清水坂以及室町街这些有各种各样主题的“道”,到京都御苑、北野、北山、嵯峨野、岩仓等人们居住或聚集的“场”,从城市形态到节庆习俗,从战争灾害到商业营生,从日常生活到贵族文化,从文化传统到宗教信仰,分别将其放在历史流变中进行实地走访与考察,全方位呈现一个不断变化的、丰富多义的,耐人寻味的京都。
小林丈广,1961年生,同志社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日本近代史与地区史,著有《明治维新与京都》《近代日本与公众卫生》等。
高木博志,1959年生,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专攻日本近代史,著有《近代天皇制的文化史研究》《近代天皇制与古都》等。
三枝晓子,1973年生,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准教授,专攻日本中世史,著有《比叡山与室町幕府》《祭拜京都天神的人们》等。
本书以“道”和“场”作为关注视角,从东海道、清水坂以及室町街这些有各种各样主题的“道”,到京都御苑、北野、北山、嵯峨野、岩仓等人们居住或聚集的“场”,从城市形态到节庆习俗,从战争灾害到商业营生,从日常生活到贵族文化,从文化传统到宗教信仰,分别将其放在历史流...
评分最初的“京都学” 文 | 三枝晓子 我产生把“京都”作为我历史研究对象的契机,是大约距今10年前。我在立命馆大学工作时就开始有关于“京都学”的想法。在这之前,虽然也有意研究“日本”的“中世城市”,但我本身却没有意识到我是在从事“京都”研究。作为学术研究或大学教学中...
评分这本书有点像地方志。其行文方式大致是(以北京为例):从长安街的东边以建国门为起点,向西走一路会经过南侧的xx部、xx部、xx总公司和xx会以及北侧的xx饭店,然后会看到xxx广场和xxx城楼,xxx城楼后面就是xxx,xxx曾经在xxx城楼上宣布xxxxx,城楼两侧的xx标语也一直留存至今。...
评分最初的“京都学” 文 | 三枝晓子 我产生把“京都”作为我历史研究对象的契机,是大约距今10年前。我在立命馆大学工作时就开始有关于“京都学”的想法。在这之前,虽然也有意研究“日本”的“中世城市”,但我本身却没有意识到我是在从事“京都”研究。作为学术研究或大学教学中...
评分本书以“道”和“场”作为关注视角,从东海道、清水坂以及室町街这些有各种各样主题的“道”,到京都御苑、北野、北山、嵯峨野、岩仓等人们居住或聚集的“场”,从城市形态到节庆习俗,从战争灾害到商业营生,从日常生活到贵族文化,从文化传统到宗教信仰,分别将其放在历史流...
原书应该还可以,但是翻译影响了阅读体验,不太能够读进去,特别是对于当地不太了解的人来说。编校差错很多,比如很明显的错别字非常多,如:“夏目漱石”错写成了“夏目簌石”;P304等几处“中村藤吉”错写成了“中村腾吉”;P307“古迹和与谢野晶子”中漏了“与”,成了“古迹和谢野晶子”,把著名诗人的名字搞错了,大概是编校时看见怎么“和”跟“与”连在一起,也不经查证随便删了一个字吧,太不严谨了…
评分有一点太学究了
评分看到“耳冢”那一段还挺感慨的…丰国神社的丁字路口是存放了很多很多很多记忆的地方~还讲了很多街边石碑的来历,虽然讲得着实枯燥了些…京都迷不可错过的一本书啦。
评分匆匆翻完,缺乏足够背景知识,感觉有点古都的“去古都化”与“再古都化”的loop感。排版上,字有点小了,还有P206佩里奥当作伯希和。
评分需要对京都历史和地理都有一定的了解,阅读起来的收获才会丰富,不适合希望初次了解京都的一般人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