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之地

梦游之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莫桑比克] 米亚·科托
出品人:中信·大方
页数:268
译者:闵雪飞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5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90797
丛书系列:米亚·科托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米亚·科托
  • 莫桑比克
  • 非洲文学
  • 小说
  • 非洲
  • 莫桑比克文学
  • 外国文学
  • 长篇小说
  • 奇幻
  • 冒险
  • 梦境
  • 探索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据说,那里是一片梦游之地。因为当人们沉睡时,土地会移动到另外的时空。

《梦游之地》是米亚•科托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入选“20世纪非洲最伟大的12部小说”,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国际文学地位。1980年代,莫桑比克深陷内战。身为战争遗民,一位老人和一个男孩将一辆烧毁的巴士当作栖 居之所。他们发现了已故的乘客留下的笔记本,其中记叙了自己一生的故事。男孩为老人娓娓道来,笔记本里的故事与现实交织、融合。它隐喻的是战争过后的莫桑比克,人们在现实中残破的非洲大陆上寻找身份和文化认同,精神上却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而梦境则成为衔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桥梁。《梦游之地》写于1992年,它有力地控诉了战争遗留的深重苦难,并且用高度诗意、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一种与现实紧密连结的魔幻氛围,成为葡萄牙语文学史上珍贵的精神宝藏。

许多伟大作品巨细靡遗地描写崩毁与颓败,来展现战争摧残后的凋敝世界,但科托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呈现了战争所创造的世界。它如同不安的梦境,书中的角色、书外的读者,令他们惊奇的不是“反常”逐渐变得寻常,而是人们将“荒诞”当作现实,全然接受的能力。

——《纽约时报》

科托的叙述语调时而冷漠,时而令人着迷,而他对时间的精湛掌控力,让他足够媲美拉丁美洲最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

——《泰晤士文学增刊》

米亚·科托对文学语言的再创造是乔伊斯式的……他超越了西方的文学形式,为当代莫桑比克文学叙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皮雷斯•拉兰热拉(非洲文化学者)

作者简介

米亚•科托(Mia Couto,1955- ),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当今葡萄牙语文学的中坚力量。十四岁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已出版作品三十多部,译成二十三种语言,1992年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梦游之地》入选“20世纪最伟大的12部非洲小说”,并为他赢得卡蒙斯文学奖(2013)和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4)。作为非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梦游之地》以精妙的叙事结构和对语言的改造,探寻了殖民大陆身份认同的出路与可能,在文字中重建了莫桑比克整个国度,也为作家的文学创作理念做出了近乎完美的注解。

闵雪飞,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葡萄牙语专业副教授,葡语文学研究者、译者,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理事。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葡萄牙语诗歌、葡语女性主义文学与葡语文学中的国家认同研究。主要代表译著与专著:《阿尔伯特•卡埃罗》《星辰时刻》《隐秘的幸福》《绿松上绽开的花:葡萄牙语文学漫谈》等。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死去的路
肯祖的第一本日记 当世界与我们同龄时
第二章 梦之文字
肯祖的第二本日记 世界天顶的坑
第三章 木薯之苦
肯祖的第三本日记 马蒂马蒂,丰水之地
第四章 斯格雷托的教导
肯祖的第四本日记 天国之女
第五章 造河者
肯祖的第五本日记 誓言、承诺与欺骗
第六章 淫荡的老女人
肯祖的第六本日记 返回马蒂马蒂
第七章 用手梦见女人
肯祖的第七本日记 醉醺醺的向导
第八章 火车的叹息
肯祖的第八本日记 金蒂诺的回忆
第九章 孤独幻想
肯祖的第九本日记 介绍维吉妮娅
第十章 沼泽之疾
肯祖的第十本日记 死亡营中
第十一章 海浪书写故事
肯祖的最后一本日记 大地的书页
附录 我们不知道我们会说这些语言
代译后记 从《梦游之地》到《母狮的忏悔》——米亚·科托书写中的传统、女性与团结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如梦呓般的文字在书中流淌,像诗。 作者是莫桑比克的葡萄牙后裔,现在是该国家最有影响力的作家。非洲文学,的确没太看过,而且对非洲的一直就是两个印象来回交互,一种就是《战狼》,《血钻》里的那个非洲,顺便说一下,血钻的拍摄地就是莫桑比克;一个是传说中富饶的非洲,施...  

评分

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小说,但是难以摆脱平淡的感觉,读完没有深沉的悲伤,也没有瞬间迸发的酣畅淋漓。 在情节上我怀疑《无尽之夏》和这本书的关联,没有考证。加上《少年派哦哦奇幻漂流》,鲸鱼和大海都构成了奇妙的幻想。对大海,漂流的渴望与迷茫,鲸鱼作为一种庞然巨兽,屈...

评分

2008年,在“5.12”汶川地震后,因为工作关系,我采访了一位心理学专家,她和她的同事们在灾后奔赴灾区,为灾民提供心理援助,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她讲得一件事我记忆深刻:她的一位同事,一名哀伤辅导员,用她的专业,为受灾的人们带来些许安慰。但就像一个诅咒,那些经由她疏...  

评分

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小说,但是难以摆脱平淡的感觉,读完没有深沉的悲伤,也没有瞬间迸发的酣畅淋漓。 在情节上我怀疑《无尽之夏》和这本书的关联,没有考证。加上《少年派哦哦奇幻漂流》,鲸鱼和大海都构成了奇妙的幻想。对大海,漂流的渴望与迷茫,鲸鱼作为一种庞然巨兽,屈...

评分

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小说,但是难以摆脱平淡的感觉,读完没有深沉的悲伤,也没有瞬间迸发的酣畅淋漓。 在情节上我怀疑《无尽之夏》和这本书的关联,没有考证。加上《少年派哦哦奇幻漂流》,鲸鱼和大海都构成了奇妙的幻想。对大海,漂流的渴望与迷茫,鲸鱼作为一种庞然巨兽,屈...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用神话思维写成的一本书,人物理解事物的方式和“现代人”不同。但就成书的结果来看,故事有点偏简单、刻意。那么我就觉得对这种写作方式存疑,一个知晓现代思维的作者能真的写出一本那样的书吗?他在多大程度上自己相信并存在于这种思维方式?(还是只是功力和天赋问题?)

评分

泛滥成灾的比喻,每一个人物都是苦难的哲学家和诗人,或者说是米亚·科托自己,整个世界语焉不详的奇观描摹难以称为真正的设定。米亚·科托大概是犯了年轻者的处女作、诗人写小说、奇观误作想象力等所有的错误,唯一的正确也许只是政治正确。语言很糟糕,金句成堆,金光闪闪的叙述是对战争和苦难的不严肃。科托自己也在书后的演讲文里着重谈论语言的问题,但他谈论的只是交流问题,而且那个语言和文学的语言也基本上不应该有关。如果不断的有人物死去就能让小说有冲击力,那好的案例也应该是《冰与火之歌》而非《梦游之地》,对了,我认为把梦作为灵感之源的写作一点也不能决定作品高级。介绍里似乎说他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但这部和《百年孤独》无法相提并论,马尔克斯是懂得人物和故事的共生的。

评分

每句话都是一个谜语,每个场景都像是汤浅政明的电影:我想让它如何就如何,每个人都成为动物,每个动物都成为人……比起《母狮的忏悔》显得更诡异绚丽,但这种写法风险很大,容易激怒部分读者,给我感觉就是:挺好的,但能不能少说点“摘抄金句”,看起来挺那么回事儿但说多了就掉价。

评分

历史的终结,或最后之人。

评分

被父亲鬼魂缠绕的肯祖,继承了用梦的语言织造故事的能力,却丧失了承接故土的语言和传统(一如绕过陆地取道海路的无用的偏离)。他徒劳于在非洲大陆的内部找寻另一个大陆,见证了民族在战火中迷失自我的苦难梦游———人退化成动物,在贫乏中争夺苟活;爱只伸一下手就急于逃走,因为滞留连活下去都难;殖民时代的恶鬼轻易的还魂,与背叛自我的当代奸雄同盟;承诺与誓言归于缥缈,顾好自己和眼前才叫实在;母夺子食、装疯逞强既是谋生之道,也就叫道德插不上嘴——众生非睡非醒,行动与精神两分内斗。与此对应,道路在老人与孩子的脚下走过,让所有“愚公移山”似的与土地、祖先、传统、历史、以及梦想的羁绊,以文学的形式被强行召回,成为硝烟里的一幕幕雾中风景,构建另一重启示录般的梦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