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長期錶現

中國經濟的長期錶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英]麥迪森(Angus Maddison)
出品人:
頁數:209
译者:伍曉鷹
出版時間:2008-3
價格:3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5442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經濟史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經濟
  • 曆史
  • 麥迪森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
  • 中國經濟
  • 經濟發展
  • 長期趨勢
  • 經濟分析
  • 經濟史
  • 增長
  • 改革開放
  • 市場經濟
  • 産業結構
  • 宏觀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經濟的長期錶現(公元960-2030年)》有獨特的視野和深度。它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試圖迴答為什麼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在過去一韆年中發生瞭如此戲劇性的變化。作者的結論是,中國可能在2015年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從而恢復它在1890年之前所享有的世界經濟地位。

著者簡介

安格斯·麥迪森是荷蘭格羅寜根大學經濟增長和發展中心的榮譽退休教授。他曾在1953-1978年間擔任OECD和OEEC(OECD的前身)多個高級職務。他也是巴西、加納、希臘、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等國傢政府的經濟顧問。他迄今在國際經濟比較和各國經濟長期增長錶現的領域發錶瞭20多本專著,並且建立瞭世界性的研究網絡。安格斯·麥迪森現為英國國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成員以及劍橋大學塞爾溫學院的榮譽院士。

圖書目錄

中譯者前言 序言 緻謝 前言 作者第二版序言 概括與結論 第一章 中華帝國的集約與粗放式增長 第二章 經濟衰退與列強欺辱,1820-1949年 第三章 新中國充滿活力的發展過程 第四章 問題與前景:展望2003-2030年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附錄A 中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和農村副業的經濟錶現,1933-1995年 附錄B 中國工業經濟錶現:1913-2003年 附錄C 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與規模 附錄D 中國的人口與就業 附錄E 對外貿易 附錄F 中國拼音和威妥瑪-賈爾斯拼音法中的人物與地方名稱 圖錶目錄正文圖錶錶1.1 中華帝國的朝代及首都錶1.2 中國、歐洲、印度、日本及全世界人口的粗略比較估計,公元1—2003年錶1.3 中國及歐洲人均GDP水平,公元1—1700年錶1.4 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土地使用和人口,1993年錶1.5a 分朝代有記載的水利灌溉工程錶1.5b 灌溉麵積,1400 1995年錶1.6 中國農業的重要指標,1400—1952年錶1.7 羅茲曼關於中國唐朝中期至清朝晚期的城市及人口估計錶1.8 德弗裏估計的歐洲城市人口,公元1000—1800年圖1.1 中國人口,公元元年至2030年錶2.1 歐洲、中國和世界其他主要地區的經濟水平比較,1700—2003年錶2.2a 世界GDP分布,1700—2003年錶2.2b 全世界GDP增長率,1700—2003年錶2.2c 全世界人均GDP增長率,1700—2003年錶2.3 按省份分組的中國人口變動,1819—1953年錶2.4 中國、印度和日本的人均齣口額,1850—2003年錶2.5 按照1933年價格計算的中國GDP結構,1890—1952年錶2.6 鐵路營業裏程,1870一1995年錶2.7 外國在中國直接投資存量,1902—1936年錶2.8 中國貿易中的主要商品,1937年編年錶中國從國際孤立中崛起:1949—2001編年史錶錶3.1 中國主要經濟部門GDP增長率,1890 2003年錶3.2 中國GDP結構,1890—2003年錶3.3 中國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地位,1890—2003年錶3.4 比較14個國傢和地區人均GDP增長率和人口增長率,1913—2003年錶3.5 比較14個國傢和地區人均GDP、人口、能源消費量和齣口額,2003/2006年錶3.6 中國的齣生率統計、勞動投入和教育水平,1952—2003年錶3.7 中國各級學校入學人數,20世紀30年代至2005年錶3.8 10個國傢和地區在15—64歲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1950—1992年錶3.9 關於中國、日本、韓國和美國基本經濟增長核算的結果,1952—2003年錶3.10 中國分部門經濟增長的錶現,1952—2003年錶3.11 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1952—2003年錶3.12 農戶參與各類社會主義農業組織的程度,1950—1958年錶3.13 中國農業經濟錶現的特點,1933—2003年錶3.14 中國四個時期的種植業、畜牧業的投入、産齣和TFP變化,1952—1994年錶3.15 文冠中對中國農業三個時期的投入、産齣和TFP變化的估計,1952—1987年錶3.16 中國、日本、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種植業的比較經濟錶現,1933—1994年錶3.17 中國人口與就業人數的城鄉分布,1952—2005年錶3.18 中國按所有製劃分的農村小型企業的經濟錶現,1978—1996年錶3.19 中國農村小企業的分部門指標,1995年錶3.20 中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經濟錶現,1952—2003年錶3.21 按所有製劃分的中國工業經濟錶現,1952—1996年錶3.22 中國、日本、蘇聯/俄羅斯、美國的製造業經濟錶現,1952一1994年錶3.23 比較7個國傢和地區齣口貿易增長錶現,1929—2003年錶3.24 比較7個國傢和地區按照不變價格計算的齣口貿易,1929—2003年錶3.25 中國齣口貿易錶現,1870—2003年錶3.26 中國商品貿易對象的地區分布,1952—2005年錶3.27 中國主要貿易品,2005年錶3.28 中國政府收入與支齣的規模與結構,1952—2005年圖3.1 比較中國和4個大國的GDP規模,1952—2003年圖3.2 中國GDP和勞動生産率的變化,1952—2003年圖3.3 中國農業增加值和勞動生産率變化,1952—2003年圖3.4 中國工業和建築業增加值以及勞動生産率的變化,1952—2003年錶4.1a GDP增長錶現的比較: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美國,1990—2030年錶4.1b 人均GDP增長錶現的比較: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美國,1990-一2030年錶4.2 能源集約度和碳排放水平:中國、美國以及世界,1973—2030年錶4.3 世界經濟的增長錶現及預測,1952—2030年錶4.4 世界及其主要地區和國傢的人均GDP,1952—2030年錶4.5 世界及其主要地區和國傢的GDP增長,1952—2030年錶4.6 主要國傢占世界GDP的比重,1700—2003年圖4.1 比較中國和美國的GDP規模,1700—2030年附錄圖錶錶A.1 中國官方投入産齣錶估計的農業經濟錶現,1987年錶A.2 官方估計的中國農業經濟錶現,1952—1995年錶A.3 麥迪森估計的中國農業經濟錶現,1933—1994年若乾基準年份錶A.4 中國種植業、畜牧業的投入、總産值、增加值水平的估計,1933 1994年若乾基準年份錶A.5 關於中國漁業總産值和增加值的估計,1933—1994年期間若乾基準年份錶A.6 關於中國林業總産值和增加值的估計,1933—1994年期間若乾基準年份錶A.7 中國農村副業總産值和增加值的估計,1933 1994年期間若乾基準年份錶A.8 中國農業的傳統與現代投入,1933—1995年期間若乾基準年份錶A.9 中國年末牲畜存欄量和肉類産量,1933—1995年期間若乾基準年份錶A.10 中國農業的土地使用,1933—1995年期間若乾基準年份錶A.11 中國與美國1987年種植業和畜牧業産齣和購買力平價(PPP)的比較錶A.12 1987年《中國投入産齣錶》中的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及副業的投入産齣指標錶A.13 《美國投入産齣錶》中的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以及農業服務業,1987年錶A.14 中國與美國農場農業增加值和勞動生産率比較,1933—1994年期間若乾基準年份錶A.15 13國種植業、畜牧業的比較經濟錶現,1975年錶A.16 8國化肥使用集約度,1993/1994年錶A.17 中國1994年:農産品産值、産量、價格的詳細情況錶A.18 中國1987年:農産品産值、産量、價格的詳細情況錶A.19 中國1975年:農産品産值、産量、價格的詳細情況錶A.20 對中國種植業和畜牧業總産值的詳細推算,1952—1978年錶A.21 對中國1933—1975年種植業和畜牧業總産值的詳細推算錶A.22a 中國主要農産品1987年價格錶A.22b 中國主要農産品1987年價格錶A.22c 1987年中國不同市場主要農産品價格錶A.23 美國1987年:農産品産值、産量、價格的詳細情況錶A.24 中美兩國農業購買力平價估計中的産品匹配,1987年,聯閤國糧農組織數據錶A.25 美國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農業服務業就業人數,1933—1994年若乾基準年份錶A.26 美國農業總增加值,1933—1992年若乾基準年份錶B.1 伍曉鷹估計的工業分行業增加值增長率和産齣結構,1952—2003年錶B.2 伍曉鷹對中國工業增加值的新估計,1952—2003年錶B.3 劉大中和葉孔嘉關於中國工業增加值的估計,1933—1957年錶B.4 中國工業的投入産齣特徵,1987年錶C.1 中國分部門國內生産總值,1890 1952年若乾基準年份錶C.2 中國的GDP、人口以及人均GDP的長期錶現和預測,1—2030年錶C.3 麥迪森一伍曉鷹對中國主要經濟部門GDP的估計,1952—2003年錶C.4 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GDP以及人均GDP,1952—2003年錶C.5 官方估計的中國主要經濟部門GDP,1952—2003年錶C.6 麥迪森對“非物質服務業”的就業和産齣估計,1952—2003年錶C.7 中國的投資和GDP,官方估計數和調整後的估計數,1952—2003年錶C.8 中國非住宅固定資産投資、資本形成以及非住宅固定資本存量,1952—2003年圖C.1 比較官方和麥迪森估計的GDP規模,1952—2003年錶D.1 中國人口,公元1—2030年錶D.2 中國澳門、香港、颱灣的人口,1850—2030年錶D.3 按照舊分類標準的中國分經濟部門就業人數,1952—2003年錶D.4a 中國按照新行業分類的部門就業人數,1978~2(?02年錶D.4b 中國國有部門按照新行業分類的部門就業人數,1978 2005年錶D.5 劉大中一葉孔嘉估計的部門就業人數,1933—1957年錶D.6 比較國傢統計局和調整後的劉大中一葉孔嘉就業估計,1952—1957年錶E.1 中國大陸、颱灣地區商品貿易額,1850—1938年錶E.2 中國大陸、颱灣地區、香港地區的商品進齣口貿易額,1950—2006年錶E.3 中國貨幣匯率,1870一2005年錶E.4 中國齣口指數,1867—2003年錶F.1 中國的帝國統治者和近代領導人,1368—1949年錶F.2 中國行政區的威妥瑪一賈爾斯拼法以及2005年分省(自治區、直轄市)GDP與人口情況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者安格斯·麦迪森追踪了中国以及世界一千年的经济历史, 通过详细史料即数据比较分析, 从技术、贸易、国家体制、投资和地缘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公元10~15世纪早期的中国, 经济比欧洲发达,人均收入也明显高于欧洲。 1500年后的几个世纪此消彼长, 欧洲...  

評分

本文系胡鞍钢教授对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先生著作《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的评论;2010年4月26日安格斯·麦迪森逝世,胡鞍钢教授专门修改此文,以示对麦迪森的悼念和敬仰。 如何正确认识与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一直是人们尤其是经济学家...  

評分

作者安格斯·麦迪森追踪了中国以及世界一千年的经济历史, 通过详细史料即数据比较分析, 从技术、贸易、国家体制、投资和地缘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公元10~15世纪早期的中国, 经济比欧洲发达,人均收入也明显高于欧洲。 1500年后的几个世纪此消彼长, 欧洲...  

評分

本文系胡鞍钢教授对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先生著作《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的评论;2010年4月26日安格斯·麦迪森逝世,胡鞍钢教授专门修改此文,以示对麦迪森的悼念和敬仰。 如何正确认识与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一直是人们尤其是经济学家...  

評分

基本在验证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的解释力。在一国的经济表现中,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我们对制度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制度与经济、文化的互动知之甚少。西方经济学增长理论无法解释苏联转型的失败不如说是我们还不够了解制度演变的原理。书里反复讲了后进国家在经济增长...  

用戶評價

评分

好就好在為爭論提供瞭基礎的靶子。

评分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一個落後生獲得最快進步奬的故事!

评分

像在看fact sheet, 譯者也不是太靠譜的樣子…以後還是不要偷懶看英文啊!

评分

中國曆史上以政治史、社會史為主,關於經濟史和科技史的記錄很少。這本書補瞭空白。而且是世界比較視野。

评分

圈錢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