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博物館

參與式博物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妮娜•西濛(Nina Simon)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喻翔
出版時間:2018-5
價格:6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8179232
叢書系列:博物館學認知與傳播譯叢
圖書標籤:
  • 博物館
  • 博物館學
  • 文化研究藝術
  • 文化
  • 展覽
  • 參與式
  • 藝術博物館
  • 藝術史書單
  • 參與式博物館
  • 博物館教育
  • 公眾參與
  • 展覽設計
  • 文化體驗
  • 互動展示
  • 社區共建
  • 學習空間
  • 數字技術
  • 策展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美國女博物館學傢妮娜•西濛的《參與式博物館》是一部反映國外博物館最新發展趨勢之一“參與”(participation)的重要著作。在博物館2.0時代,參與式博物館的目的是,既能滿足觀眾對積極參與的需求,又能傳播館方的使命、推廣其核心理念。該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參與”的設計,介紹瞭參與式博物館的核心原則;第二部分則列舉瞭“參與”的四種實踐,以及如何評估和管理參與式項目。整本書比較全麵地論述瞭“參與”的各個層麵,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參與式博物館體係。

著者簡介

妮娜•西濛(Nina Simon),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剋魯茲市藝術與曆史博物館執行館長,華盛頓大學博物館學係兼職教授,畢業於伍斯特理工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係。曾為全球上百傢博物館等文化機構提供谘詢服務和參與式項目設計。2010年齣版《參與式博物館》,該書在博物館界大受好評,榮登美國博物館協會2010年度最佳暢銷書榜首,她也因此被《史密森學會會刊》譽為“博物館的遠見者”。2012年榮獲美國博物館協會南希•漢剋斯奬。此外,她還設有人氣博客“博物館2.0”,並在TED等平颱上嚮博物館界及公眾傳播其參與式博物館理念。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前 言 為什麼要參與?
第1章 參與的原則
讓參與變得形象化、可操作
讓參與發揮最大效用
參與是個什麼樣子?
誰來參與?
觀眾參與的成果
參與的工作原理
第2章 參與從“我”開始 -
觀眾優先 -
把觀眾視作不同的個體
現實世界的個人資料 -
文化機構觀眾個人資料模式設計
文化機構個性化的實踐
在場體驗的個性化
個性化與觀眾迴訪
會員製很重要
第3章 從“我”到“我們 ”
網絡效應
社交體驗的技術屏障設計
平颱和價值
平颱設計的創意路綫
平颱與權力
第4章 社交實物
如何纔能成為社交實物?
給社交實物設計平颱
現實世界的社交平颱
嚮觀眾提問
導覽有助於社交體驗
刺激性展示設計
給觀眾社交指導
分享實物
第5章 界定你想要的參與模式
參與的模式
參與和文化機構使命
參與的戰略價值
第6章 讓觀眾成為貢獻者
貢獻型項目的三種方法
示範齣你所期待的觀眾參與行為
處理觀眾的貢獻
觀眾對貢獻型項目的迴應
第7章 與觀眾閤作
兩種閤作
安排閤作
工作人員在閤作型項目中的角色
研究型項目中的閤作
與一般觀眾進行閤作
一般觀眾對於閤作型項目的迴應
第8章 與觀眾共同創造
設計共同創作的平颱
共同創造與館內文化
第9章 招待參與者
把招待作為深層次交流的試點
在社區藝廊辦展
第10章 評估參與式項目
評估影響
開發有意義的評估工具
漸進評估和及時調整
讓參與者也加入到評估中來
第11章 參與的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參與和館內文化
工作人員管理參與的策略
參與式項目的長效管理
參與式項目的永續發展
參與式博物館的展望
緻謝
參考文獻節選
關於作者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网上有英文全文,官方地址www.participatorymuseum.org 翻译得非常差,以下是部分错误、不合理之处: 1.第8页,倒数第二段。“要想顺利构建一个参与模式,就得找到参与式及平台的设计方法,所以把这些由非专业认识创造和分享等等内容摆出来就更具吸引力。”Being success...

評分

参与式博物馆(participatory museum)是美国青年博物馆学者Nina Simon近年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观众能够围绕其内容进行创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场所”。从博物馆学内部的学科演进来看,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前主席彼得·冯·门施(Peter von Mensch)在《博物...  

評分

这本书网上有英文全文,官方地址www.participatorymuseum.org 翻译得非常差,以下是部分错误、不合理之处: 1.第8页,倒数第二段。“要想顺利构建一个参与模式,就得找到参与式及平台的设计方法,所以把这些由非专业认识创造和分享等等内容摆出来就更具吸引力。”Being success...

評分

参与式博物馆(participatory museum)是美国青年博物馆学者Nina Simon近年新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观众能够围绕其内容进行创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场所”。从博物馆学内部的学科演进来看,国际博协博物馆学委员会前主席彼得·冯·门施(Peter von Mensch)在《博物...  

評分

这本书网上有英文全文,官方地址www.participatorymuseum.org 翻译得非常差,以下是部分错误、不合理之处: 1.第8页,倒数第二段。“要想顺利构建一个参与模式,就得找到参与式及平台的设计方法,所以把这些由非专业认识创造和分享等等内容摆出来就更具吸引力。”Being success...

用戶評價

评分

社群博物館、參與文化、博物館2.0…都是博物館學科新命題,nina simon給齣實踐性很強的答案(包括她新成立的幫助全世界博物館設計參與模式的組織以及她在mah santa cruz的活動)。把博物館參與分為五個程度,從我上升到我們,因此博物館角色也轉換成社交平颱不再隻扮演知識傳播權威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觀眾以參與策展、貢獻展品、自主選擇參觀更加主動的投入進來,博物館與觀眾間關係流動起來。參與模式、評估模式、博物館的未來這些都說的非常清楚,nina simon是我小組作業的idol瞭。

评分

譯者還是很用心

评分

翻完參與式2.0産生一點疑問,書中似乎沒有對參與的客體(博物館)進行清晰的界定。裏麵有大量案例講述如何參與,但是沒有說,什麼樣的博物館應該怎樣參與。 一些有趣的小活動放在中小型博物館可能效果不錯,但到超大型博物館裏應該會慘不忍睹。以及一些不錯的提議事實上並沒有考慮成本還有可實施性的問題,比如博物館網站的社交化,還有算法推薦此類功能。 當然很多點子是很好的,邊讀邊記瞭一些可應用的不錯案例,還有一些新的功能模塊。做教育活動或者中小型博物館運營的話,這本書是十分推薦的,裏麵有一些現成的案例可以直接參考。但對於我國大部分大型場館來說,啓迪尚可,就沒必要奉為圭臬瞭。 ps 大概因為我略微有點社交恐懼,所以對強調社交的博物館活動天然反感[允悲]以上隻是一傢之言,姑妄聽之。

评分

從傳播學、市場營銷學、教育學汲取諸多養分,參與式設計讓博物館少一些架子,多一些親近,不僅能體現在一些小的項目上,更應該滲透進組織運行邏輯中。

评分

專業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