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发展史,是科学、医药、化学、法律、营销的发展史,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史,更是一群天才和野心家的血泪史。
1899年,阿司匹林投产,本是一次科学上的巧合,却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命中注定。
从不为人知到声名鹊起,这枚全世界使用ZUI为广泛的小药片,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我们真的了解它吗?为什么在短短数十年间,它从一种普通的祛病药物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为什么它引发了医药界与商业界几乎是ZUI为激烈的争斗?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冥冥之中选择了阿司匹林,并让它对人们产生了沧海桑田的影响?
事出偶然的发现,出自直觉的推断,令人叹服的科学才干,雄心勃勃的个人开拓,大动干戈的企业竞争,精妙绝伦的广告商战,大国博弈的战备攻防,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英]迪尔米德·杰弗里斯
英国作家、记者、电视制片人,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
从遥远的古埃及到21世纪的医药行业的斗争,看起来真是颇有点穿越的感觉,不过也有点波澜壮阔。阿司匹林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载体,作者很多的笔墨在描述拜耳公司啊。在阿司匹林命运的多个转折点,拜耳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科普历史读物,我觉得这本书挺不错的。
评分有些商品对历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们的出现或是灵光闪现,但它们的发展,却是与历史环境互相作用,乃至起到塔罗牌的关键作用,阿司匹林是其中之一。 阿司匹林是神奇的药物,是商场大亨角逐的利益高地,是大国之间争夺的战略物资,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当然——也背负了...
评分为什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呢,读书不一定让你赚钱,有时候确实让你省钱。呵呵,读完这本书,以后再有发烧头痛之类的小病,我一定会去买一包拜耳牌的最最安全最最有效最最便宜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贵国人来说大概是熟悉的陌生药,听都听过,但很少吃,至少我是这样,长这么大...
评分与这本书的缘分倒是不浅。本科时在学校图书馆看见这本小小的书,以一种药物来命名,顿时眼光便被吸引了去。但由于当时课业压力较大,故而搁置一旁,未曾竟读。缘分,有时就是这么巧妙,在书籍阅读分享课上,我们小组被分到了这本书。于是,怀着一探究竟之心,开始了阅读。 不得...
评分可读性性很强的一本科普读物,写得非常引人入胜。在历史的跨度上以一种药物为主线贯穿了若干科学史的大事件,甚至通过微观的方式让国内读者一窥西方历史观下的世界近现代史片段。整本书把复杂的生化问题解释得通俗易懂,确实是功力非凡,而译者利用了大量口语化以及流行化的...
每天听本书:阿司匹林的历史要从古埃及说起,当时人就已经发现食用杨树皮可以镇痛,还能治疗很多疾病。这是因为杨树皮中含有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乙酰水杨酸。工业革命后,德国的拜耳公司成功提取出乙酰水杨酸,并将它投入生产。可是为了防止其他人知道药物中起到消炎镇痛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所以给这种药物起了个和成分无关的名字,也就是阿司匹林。到这里,大概说了两章的内容,还不到全书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有兴趣就自己去看书吧。科科!
评分讲述了从树中提取有效成分奎宁 到发现乙酰水杨酸 拜耳公司是第一个给它起名叫做阿司匹林的 后来在解热镇痛上发现了其他的不少功效 可以保护心脑血管 继续研究发现了更加管用的解热镇痛药 扑热息痛 布洛芬之类的 在专利期内受到保护 在别的国家都想起名叫阿司匹林 市场大了 每个人都想要来分一杯羹
评分以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的传奇历史为线索,反映历史遗产、科学技术和商业资本,在近代医学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评分新知文库的那版没买到,买了这家出版社的。翻译的不是很好,一些化学名词对于我一个文科生实在看不下去。从柳树皮到水杨酸,再到阿司匹林出现,商业化竞争再到功能的不断被发现,一个小小药片居然有那么多历史,甚至有些不太光彩。家里常备阿司匹林泡腾片,毕竟才5.5一盒,反正发烧和止疼效果都不错。
评分非常棒,对药物的产生滋生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