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我们如何在下沉的世界建造自己的纪念碑?
周嘉宁中短篇小说新作,不可复制地书写八〇后青年一代的心灵与漫游
*
一场世纪初的漫游,介于即将失去的时代与正要开始的时代之间。从上海,北京到香港,可爱平凡的年轻人在规则的缝隙间呼吸,嬉戏,仿 佛青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书中的叙事者穿梭在北京奥运会,郊野音乐节,城市马拉松和低像素电子游戏的场景之中,曾经的大众偶像与地下青年文化交织成时间的舱体。
好比从未被命名的巨型动物出现在眼前的震撼和迷惘,或者站在林间空地时,头顶的银河。在《基本美》中,周嘉宁于千禧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开辟出一片尚未被定义的状态,以一种轻盈,逆流的语言,标记出他人与自我,意义与美学的崭新边界。
周嘉宁,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作家,英语文学翻译。
出版有长篇小说《密林中》《荒芜城》,短篇小说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等。
在21世纪初经常读《萌芽》杂志,或者关注过早期几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读者,一定会对这些名字有印象: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苏德、周嘉宁、蒋峰、小饭、颜歌、四喜……顶着“80后作家”的光环,他们中有不少人年纪轻轻便出版了不少书。时隔多年后,回顾当年的“出书热”,明确...
评分前段时间读周嘉宁的《基本美》,期间一直有久违的想写书评的念头。不是因为书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几乎集中了当下文学青年的写作通病,令人不吐不快。 周嘉宁是新概念走出来的一大批作者的典型代表,这些作者有想法,有思考,在西方文学的熏陶下有足够优美流畅的文笔,但是之于写...
评分理想青年生活启示录——读周嘉宁《基本美》 刘欣玥/文 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真挚且充满了惊人耐心的内面写作,“自我”在故事人物身上坦诚的投射与蔓延,以及文艺青年的细腻腔调,为周嘉宁的小说带来了非常明快的辨识度。虽然对“我”与内心世界的过分关注,不是没有引起过...
评分1997年,几个月大孩子应该会跟着影像和音乐拍手傻笑流口水。如果它们足够有趣。 ……年 ……年 2008年 我拿或偷了五毛线捐款,默哀时想哭但没哭出来。我那年严重贫血。 我家开始进城租住,表姐带男朋友来吃饭,那晚突然停电。烛光下的土豆丝被番茄酱染得很红,戛然而止的开幕式...
评分1,喜欢这批小说,这写的不是我的生活,但心理上和这些年轻人站在一起。2,把自己洗一遍的小说才值得写,这本书是把自己洗一遍的小说;3,想起很多人,他们像‘微弱的光晕持久地浮动在我周围“;4,处于总结之作与转型之作之间的作品。5,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书有人要打差评,所以多打一颗星平衡一下分数
评分真的太好了。一种新的、这个时代的经验所唤起的新的处理经验的书写方式。其实比起洲或者师傅这样的“星斗”,我总是会把目光更多地停留在致远和秦身上,他们辨认出光芒、被光芒吸引,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拒绝被光芒同化,一种更普通然而顽固的抵抗,抵抗时代也抵抗变成自己所不是的光芒。很多地方有着一种“当下”与“回望”之间模棱两可的魅力,既厌倦,又像不肯熄灭的灰烬。
评分用书中周嘉宁自己的话,几乎能准确说出我的感受,“你像是在用最精确的句子描述最模糊的事物,还有一种非常难得的隔绝情绪。”“唤醒的不是大面积的抒情,而是流动在细微缝隙间的物质。”
评分前面幾篇偶有重複感,但單獨來看又其實都完成得很有美感。也像是慢慢發力,最終寫出了最後的「基本美」。「基本美」接近於「我的男友」,是那種描摹年輕狀態卻能寫得飽滿的作品。李曾說起青山七惠:“我覺得她是能引誘我寫小說的人”。而我覺得bololo是能引誘我寫小說的人。極偶爾有句子不自然,但語言整體很流暢,簡明而深邃,大概就是由此產生了一種朦朧又明晰的詩意。這些小說中流動著一種好像是情緒狀態的存在,而其實已經被轉換成了“見證”,繼而是“思考”。驚奇同時更佩服她能捕捉到這樣抽象的東西,令人喜歡又尊敬的bololo
评分这种类型的小说中的悲伤啊沮丧啊还是过于轻佻了,悲伤是很大的一个词。说到底还是长期处于象牙塔的文艺青年,伤感的原因也是受困于自己的眼界,一批被自己耽误了真正成长的人。同样是这样类型的小说,我为什么愿意一直试着去读周嘉宁,是因为有时候她的思考,真的会让我有觉得“落到地上”的地方(比如密林中的后半部门)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局限的让作为读者的我都羞赧。至于其他这样风格的作者,你们白活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