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在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所以他也被誉为“诗史”。叶嘉莹先生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人生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做了详细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杜甫的人生和诗心。
叶嘉莹
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 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自从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02年、2015年分别被香港岭南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现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自1966年开始,曾先后被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密西根、明尼苏达等大学邀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自1979年开始,每年回大陆讲学,曾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大专院校讲学,并受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受聘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华吟诵学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顾问兼北京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著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等英文著作及《迦陵论诗丛稿》《灵谿词说》等近20种中文著作,在中国古典文学界及广大诗词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灵谿词说》于1995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从早年江浙一带的游历到晚年西南地区的漂泊,杜甫这一生,都在路上。跟随叶嘉莹先生的讲演,杜甫各个时期的经历,经历之下创作的诗篇,渐渐呈现在眼前。我想象着杜甫踽踽独行的背影,提笔时怅然若失的神情,纵然这一生颠沛流离,好光阴没太多,杜甫他一直在进取,他也一直在向...
评分读大学的时候学这段文学史,老师在正式开讲前的介绍中说:李白与杜甫并肩站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上,不同的是李白是一步跨上顶峰,而杜甫却是一步跨下顶峰。依稀记得我当时的感想:无非是上山与下山的区别,不管怎样,无限风光是看到了的。随后的讲课,让我极其困惑:我理解...
评分“一世最耽工部句”的叶嘉莹妥妥的是杜甫的“迷妹”,爱豆在粉丝眼中是十分完美的,在叶嘉莹老师的讲述中,我们大概能知道她对于杜甫是怎样的始于才华、忠于人品、陷于抱负的,李白过于虚幻,王维过于田园……同时代的诗人只有杜甫是既有才华又心怀天下的,这一点难能可贵,所...
评分与杜甫的生命相遇的过程,是一场不断叩问与审视“失败”何为的旅途。身为诗圣,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杜甫的生命之书仍旧被种种“不完满”与“未完成”填塞,依然写尽了世俗意义上的种种苦楚与失败:屡试不第,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借贷无门,贫病交加••••...
评分“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先生大雅,把美好的诗词传于下一代,其讲坛上的即兴发挥被整理成册,中华书局出版为套,善莫大焉。 杜甫,杜子美,杜工部,被称为“诗史”,他写诗沉着,不似李白飞扬,却坚固踏实。被称为诗作“集大成者”,不仅因为其各种体裁都信手拈...
文以载道!
评分虽然很想成为追求个性自由的太白,但更由衷的佩服心系天下的子美啊,那是我一辈子都无法企及,但很重要的一种精神!
评分虽然断断续续读完,但也很用心地做了笔记。此书于杜甫及诗作的解析非常细腻深入,鞭辟入里。以前知杜甫是诗圣,亦感佩其悲天悯人、忧思爱国的心性,然而于杜甫的理解终究是未得其门。如今,读罢,于杜甫之所以为杜甫,总算是更多了一层了解。叶先生“一世最耽工部句”,对杜甫是极推崇喜爱的,有些被世人误解的诗句也能解得通透,当然了,偶有几处我仍觉得也许叶先生太喜爱杜甫的缘故,把诗解得太无缺点了,前人所指出的缺点处,正是叶先生以为高明处。我想,也许叶先生与杜甫有相似经历的缘故,又都是诗人,所以能够更深入体会进而得到认同吧。至少于诗歌的造诣上,叶先生以为杜甫是无缺憾的,是唐代诗歌最高标准的。
评分读毕最大的感受是,年少无知者懂不了杜甫。以前他在我心目中是没什么地位的,诗史?哦,可是我真的从未钟情过他的任何一首诗,不爱写实派让我忽视了品读杜甫的机会。叶先生说杜甫,深厚集大成,读到后来的《曲江二首》我每每有想哭的欲望。谁能不爱子美?
评分想听老师讲《北征》,真可惜没讲。看讲稿也仿佛是在堂听课,除了能听到对诗的解读,也能从老师身上学到一些道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