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艺术”这个词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容器,它可以容纳生活中任何东西,艺术家早已获得了一种不受约束的为自己的各种行为与创造物贴上“艺术”标签的权力。这使得当代艺术的发展显得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本书试图对当代艺术在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其中前五讲是介绍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艺术发展的情况,主要分析现代主义方法论的终结,以及新的方法论的形成,包括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大地艺术、偶发艺术、激浪派以及观念艺术等主要艺术流派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后十五讲主要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在主要的表达媒介与艺术主题等方面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现象,围绕着其产生的文化背景、表达方式及较有特色的作品进行分析。
马永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曾先后撰写出版《现代主义艺术20讲》《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两本专著;编著“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美术欣赏》等多本教材。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现代艺术鼻祖马塞尔杜尚,后现代艺术鼻祖博伊斯都有讲到。但是当代艺术被认为是鼻祖的森达达却什么也没说过。我不知道是国内外对这一点有偏见,还是涉及到了那种政治上的“禁地”。看完了发现以前对现代艺术的很多方面都不是很了解,现在略有理解。就如书里写到的“块茎”结构,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无规律,无统一的方向。最后引用一句话,当今的艺术,什么都是,谁都能做,却无人能评价。
评分跟之前读得几本内容都差不多
评分感觉是《当代艺术的主题》内容的扩充,但是语言更精简,流畅好读,记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带图片,还是彩图)
评分当代艺术在叛逆中产生,试图让艺术更多融入生活和日常中以对抗传统,却也难以摆脱精英主义束缚,在对现实世界反讽与嘲弄中却尽显无奈与无力。其更注重观念的表达,与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科技乌托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前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的拒斥,也带有对宏大叙事和结构主义的反叛,而后者更多表现为一种焦虑,对于人类在科技浪潮中所将要面临的主体性丧失的一种无所适从感,这更多表现为生存形态改变,和生存意义的重构。当代艺术以一种夸张、荒诞、混搭,以至于错乱的方式,来表现全球化、信息时代所有人面对的嘈杂和极端不确定性。一切牢固的都被击碎了,中心不再聚焦,虚拟与现实边界模糊不清,艺术不再具有结构性阐释力,变成更为实时性表达。人类感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代艺术所要抓住的正是这种变动。
评分简明深入的讨论了各个流派以及发展史。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但是整个书的脉络不是很清楚。是时间还是?森村泰昌对西方名画的挪用和调侃很有新意,也透出作者对日本文化的自信。当代艺术从观念出发,淡化形式,是当代艺术的一个特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