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超的《哀歌——论文明的悲剧观念特质》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探讨了文明发展的特质,这种特质因为人类心理和社会的诸方面成因,乃是一种符合悲剧观念的悲剧特质。
本书分为“本源”、“死床”和“物哀”三大部分。对传说、神话、史书记载进行意向解读,剖析了其中的悲剧观念、悲剧思维;从心理、政治、伦理、性别等方面展现了超越选择的四种冲突;同时也从悲剧观念的消极美学角度诠释了悲剧观念的形而上的形态。
书的内容富有哲学内涵和思辨,从人类心理、人类文化和世界观的层面展现了文明的悲剧特质。
梁超,浙江杭州人,艺术史与美学博士。学者,作家,策展人。从事美学研究、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死亡的恐惧于我,是与至亲之人的分离。在分离面前,死亡的痛苦、死亡的未知都显得不足为道。宗教的出现对恐惧的人类社会是一个comfort。它们让我深信,死亡是到达另一个彼岸,我们终将在彼岸再次相会,从此不再分别;又或者说,我们终将回到人世,继续被中断的情感。 死亡之美...
评分死亡的恐惧于我,是与至亲之人的分离。在分离面前,死亡的痛苦、死亡的未知都显得不足为道。宗教的出现对恐惧的人类社会是一个comfort。它们让我深信,死亡是到达另一个彼岸,我们终将在彼岸再次相会,从此不再分别;又或者说,我们终将回到人世,继续被中断的情感。 死亡之美...
评分时间原本与河流不同,它始终在流动,厌倦了的话可以迂回或超越,甚至可以停止或者抹杀。悲剧诞生于时间不可逆转的洪流中,唯一残存的只可能是精神或者某种道德意味,而对于生者而言,大部分都只是一声叹息。这也是书中第一部分所讲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带给我的感受,死亡于...
评分死去的人得到了一日安眠,他们长眠在某个环境清幽、落花缤纷的死后仙境,他们在死亡举行仪式的那一刻获得了一生的荣耀。他们奔波一生,能被铭记的却只有那么一刻的辉煌。而活着的人却要在人世间继续饱尝酸甜苦辣,想来也是一种不公平。本书中所讲的吉尔伽美什、俄狄浦斯王的悲...
评分作者用睿智而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部分从悲剧的源头开始讲起,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故事,从而引发了对死亡意境的思索。其中讲述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古人在死尸上涂上香料,以免尸体腐坏。他们觉得肉体不腐而生命犹存,就像我们如今的祭祀和丧葬仪式,我...
-良宽曾经说过,他最不喜欢的是“书法家的字、厨师的菜和诗人的诗。”
评分-良宽曾经说过,他最不喜欢的是“书法家的字、厨师的菜和诗人的诗。”
评分家里有一只五岁的兔兔。时常忧虑于它的死亡。这本书真的有治愈到我…… 死亡是必然的,无可避免的,从哲学意义上唯一的“变”。人类因为无法超越的认知冲突,存在就是悲剧,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感受这个世界,不沉溺社会强加之物,也不畏惧将来。
评分真的很好
评分雨天读完,挑不出毛病。第三章作者旁征博引放飞自我,这部分尤其感性精彩,可以看出他对自家兔子的感情是切切实实渗在文字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